B06:生态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守护者为植物“寻医诊脉”
金旻矣 张岳峰
■ 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和应急防控队伍不畏艰苦,守护着植物的健康
  一种害虫,可以毁掉一片林地。以人工林为主的上海林地内,到底有多少病害?需要怎样的防护?从2014年至2016年,本市进行了一项重大的林情调查,也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国情调查。普查的目的,就是保护森林生态安全,为植物寻医诊脉。

  高度重视 严密部署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上海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及时下发通知,制定了《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成立了上海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申请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专项经费。

  围绕《技术方案》,工作小组多次与区县沟通普查范围、踏查路线,形成普查范围明细表,将日常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与普查工作有机结合,确保数据的连续性,更科学全面地掌握本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和危害。

  借助外力 测报鉴定

  普查中,市、区两级林业病虫防治检疫部门技术人员全员参加,亲赴一线开展普查工作,同时,上海注重“借助外力”,在有害生物鉴定、风险评估等方面借助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技术力量开展;在历时两年半的普查中,南京林业大学分别派出了病害、昆虫方面的老师13人全程参与,有280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普查。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规划院承担了浦东新区普查任务,由浦东新区林业站、市园林科研所及各乡镇、各养护单位的植保人员组成,对65个样地开展260余次调查。

  在有害生物鉴定中,针对昆虫标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研究所、高校等,天牛、步甲、叶甲、象甲等邀请到16名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另外,还邀请了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专家,进行小蠹虫标本鉴定。对病害标本,均做到病害与病原物之间明确的对应关系,对部分鉴定困难的病原物,做到形态学、接种实验与分子鉴定相关结合方法。

  守护绿色 保护生态

  普查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默默奋战在第一线的“绿色守护者”,如韩阳阳、葛建明、朱小兵……2年多来,他们穿梭在沿海、河滩旁的密林深处,不怕孤独,不畏蛇虫,不惧高温,见证了上海市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数据资料从粗到精、从少到多的积累过程。

  通过普查,本市已全面查清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等基本情况,及时更新了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科学制定防治规划、有效开展预防和治理、维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全面、准确、客观的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各区完善充实了实验室、标本室,提高了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制作及鉴定检验水平,培养了一批森防专业人才,广泛宣传了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本报记者 金旻矣

  通讯员 张岳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新民健康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生态上海
绿色守护者为植物“寻医诊脉”
多手段应对“无烟的森林火灾”
有害生物普查中的那些数字
大数据助力“E农险”发展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生态上海B06绿色守护者为植物“寻医诊脉” 2017-02-15 2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