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中医治疗本病注重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中医上分为湿热内蕴证,治则宜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证,治则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脾肾虚弱证,治则宜益气健脾;脾肾阳虚证,治则宜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肝郁脾虚证,治则宜疏肝理脾,化湿止泻。
若经上述口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显著,可运用中药保留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敷贴,中药敷脐浴足等综合疗法治疗。
曾有一名年轻的男性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有5年,经先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糖皮质激素,疗效仍不显著。当时该病人大便日行5-6次,伴粘液脓血,腹胀肠鸣,腹部隐痛,贫血,失眠,焦虑。由于长期口服西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病人痛苦不堪。后经中医仔细检查辨证后,予口服健脾化湿的中药。3个月后,该患者每日排便1-2次,质中,未见粘液脓血,腹胀腹痛消失,血色素恢复正常,且停服了西药,现已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用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平时应注意预防保健,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少纤维,忌吃高脂肪食物和宜产气食物。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对活动期患者应强调充分休息,以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
徐伟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石门一路专家门诊部肛肠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