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气象台的官微火了。因多省市遭遇大雪,所以中央气象台以“萝卜蹲”的形式播报了这条暴雪预警。网友一下炸了锅,大家纷纷表示,气象台的播报一看就懂,着实有趣。
一向正儿八经的中央气象台掌握了新时代信息传播的精髓——卖萌圈粉,瞬间成为热度最高的“网红”。而要说因“卖萌”成功转型的案例,不得不提故宫博物院。大部分人眼里,600岁的故宫“严肃、正统、古典”,其实,早在几年前,故宫就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了,它在网上的一系列举动,证明了自己其实“萌萌哒”。故宫淘宝店推出各种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故宫官微曾推出一组动态图片——《雍正行乐图》,并配上了轻松幽默的解说词,直接将雍正爷推上了头条。
不过,不管是故宫也好,中央气象台也罢,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引来了争议。批评者认为,“卖萌”混搭,无非迎合了当下的一些时尚趣味,显得不权威,也不符合相关机构的“身份地位”。
有那么严重吗?用有趣、亲民的方式来传播信息,一改原先固有的说教形象,作为一种勇敢的尝试,还是值得点赞的。当你的萌点能够打动用户,用户就会自动转发或分享,并快速形成圈子讨论效应。
其实,微博一路走来,不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曾开通账号,为网友传递信息、增强互动。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真正做下去、做得好的账号少之又少。不少账号后来都成了僵尸,即便坚持更新,也只是自娱自乐。但故宫的微博,既卖得了萌,开得起玩笑,也听得进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时不时还会把网友的吐槽调侃整理出来给大家看。其卖萌的背后,更是品质过硬的好文创持续支撑,每年其衍生品销售额都相当惊人。
官微,作为服务功能的延伸,真实意义上的“接地气”并不在于发布的信息是否“卖萌”,而在于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有没有发挥出服务功能。以气象服务来说,本就是为百姓提供便利,重大信息发布时理应严肃,但日常运营大可不必一板一眼,只要信息准确有用就行。
一句话,卖萌,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倘若只是图一时热闹,就真的有些对不起这放下的身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