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养宠物的我,却坐在放映厅的最后一排,为一部完全虚构的关于狗的电影,一直一直鼻头酸酸眼眶红红。虽然这部电影看起来是明快、温馨,甚至搞笑的;虽然我也明明知道剧情非常老套煽情略显用力,但我还是很没用地在片子的最后,哭得像个傻子。
是的,热映中的电影叫作《一条狗的使命》,没有大卡司,也没有强情节,讲了一条狗多次经历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的故事。
第一世的时候,狗狗和小男孩在他姥爷家的农场撒欢,他将一只憋了气的垒球抛向远方,然后俯下身子,当狗的跳板,狗狗借力飞奔出去,跃起,抢下垒球,在空中画出完美的抛物线。他们就这样玩了很多年,小男孩变成了大男生,狗狗陪他一起经历了家庭变故、甜美初恋和那场意外灾难。但当瘸着腿的男孩残忍地拒绝了女友的关爱,也没办法再带着它一起玩耍,自己开着车要去上大学,狗狗却只是执着地跟着那辆绿色的小轿车,穿过田野穿过公路一直一直奔跑,嘴里叼着那个被男孩扔下的憋掉的垒球。电影第一次让我觉得感动又特别难过。
省略其间的数次感动和难过,以及狗的两次轮回故事。到了第四世,被主人遗弃荒野的狗狗好像闻到了曾经熟悉的气味。于是它加速奔跑,穿过田野穿过公路,跳跃在麦穗间的镜头让我一下子红了眼,我知道他们要重逢了。后来,狗狗在仓库昏暗的角落里找到了以前他们俩最爱玩的那个球,兴奋地叼起来跑向已经年过六十的主人;再后来,他找回了曾经叫唤它的昵称,一遍遍地等待那一声“汪”的应答,它找回了以前跟他撒娇的方式,转着圈咬自己的尾巴;再再后来,他像从前那样,将球向远处抛出,并立马俯身在地,它也像从前那样,踩在他的背上一跃而起,在空中抢下垒球。只是这一次,狗狗转身,迎接他惊讶的目光。然后他们在镜头里久别重逢,抱头痛哭,我在银幕下感动涕零。
关于久别重逢,最近还有一部国产电视剧的一组镜头,也深深打动了我。不夸张地说,也让我哭得像个傻子。这部电视剧叫作《鸡毛飞上天》,名字土气,打动我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于是连色调和服装也很土气。男主人公鸡毛和女主人公骆玉珠,被乡邻甚至亲人活活拆散已经整整八年。这八年里男的出走他乡,在外面当上了厂长干出了成绩,甚至正有白富美爱慕他的才华想要带着家族企业嫁给他;女的嫁人生子丧夫,一个人带着孩子做着摆地摊的小生意,他们比八年前更加不般配。男人终于找到女人,她却躲在门后,不敢面对,甚至带着孩子连夜准备搬家。
于是,他们分别上了两辆背道而驰的火车。是鸡毛先看见玉珠,但他不敢相信,他先回头看看,再往前瞧瞧,确认自己不在梦中,而先回望的方向,是车门。确认对方真的是玉珠后,鸡毛开始慌了,注意这时鸡毛的呼吸,急促起伏,他想喊,但喊不出来,第一声“玉珠”几乎小得只有他能听见。他调整呼吸,停顿,平息,终于喊了出来,骆,玉,珠,每一个咬字都好像要耗尽身体最后的力气。这一停一顿中,一个男人的深情,已经渗出电视机。这段呼唤,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也反复哭了好几遍,虽然剧情难免是老套的,背景音乐也是煽情的,但张译的表情、动作、语调和呼吸,全都无懈可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爱乐之城》最打动我的不是那五分钟的如梦如幻,而是最后男女主人公无语的凝视和告别,最简单也最难演,很老套但也很动人。我相信是这个镜头,帮助艾玛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而最佳男演员奖得主卡西·阿弗莱克更是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贡献了太多个这样细腻而动人的表演。
这样的例子,其实是怎样的例子呢?是老套但却做足铺陈的故事,不会叫观众觉得丰沛的情感突如其来;
是克制但却满溢情感的表演,没有那些华丽的不切实际的台词,用眼神就足够直抵人心;是刻意但却恰到好处的煽情,我们总是批评韩剧煽情过度,却也不得不承认,光线、空镜和配乐,很多时候的确是故事和观众都需要的。
这样的例子,尤其是《一只狗的使命》的例子,其实并不算高级,甚至是非常好莱坞套路的,简单讲就是完全是可拆解可复制的。它所拥有的不过是扎实的铺垫,饱满的细节和真诚的情感。不要怕剧情老套,也不用怕煽情刻意,观众会为真诚而细腻的故事买单。就好像,《一条狗的使命》国内累计票房已过5亿元,并不输给同期上映大卡司大投资大IP的《金刚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