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样一部打动人心的纪录片,却摇摇晃晃地走了两年,才终于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与观众见面。所幸,作为本届金爵奖纪录片单元的入围作品,82分钟的首映结束后,迎接它的是全场观众由衷的长久掌声。
源于网络热点
这部作品来源于一网络热点。当余秀华的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刷屏朋友圈时,优酷真实类节目总制作人余红苗也被她字里行间的意志力震撼了。继续读余秀华其他的诗,村庄、麻雀、蓝天、乌云、麦田,余红苗感受到了类似上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的美感。于是,优酷迅速组织团队拍摄了有关余秀华的纪实短片《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由于短片反响很好,团队决定继续追加制作经费,跟拍余秀华,用高品质的摄录设备,打造一部优质纪录电影。导演范俭则透露,自己从2014年起就一直在酝酿拍一部诗人纪录片。2015年余秀华横空出世,他便与优酷一拍即合。
完全真实跟拍
余秀华说:“最多时有20多个人跟着我拍,从早上起来一直跟到晚上。我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优酷是什么,我想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那时她已走红全国,她的生活里,一头是虚妄的名利,一头仍是破旧的村舍。浮华很快消散,最后,读过她几乎所有诗作的导演和摄影,一层层地剥开了敏感的余秀华。
片中,除了余秀华和她家乡的空镜之外,对她父母和前夫也着墨较多,但儿子的镜头却几乎没有。范俭解释说,余秀华的父母都是特别朴实的农民,对拍摄团队非常友好,他们与老人家一起喝酒、吃饭、聊天,甚至下地干农活,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前夫经过沟通也放松地接受了拍摄。但她的儿子却始终拒绝,因此出于尊重,没有拍他的镜头。
还没找到观众
虽然尚未在国内公映,但《摇摇晃晃的人间》在国外已收获了非常好的观众反映,读不太懂中国诗的外国观众,与这个东方女人产生了遥远却真切的共鸣。只是,这样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如何才能走向国内观众呢?
金爵奖得主《我的诗篇》导演吴飞跃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今,电影市场存在着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观众想看某一部影片的呼声,可是他们在家附近的影院里却根本看不到;影院经理却说,我排片了呀,好像没有人来看啊;发行公司则说,你们在发行上花的钱不多,宣发费也不多,我怎么帮助你来做呢?种种问题我们都碰到过。”
一部偏文艺、偏沉静的影片,不会没有人喜欢,只是要找到喜欢它的观众,很不容易。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