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燃十月革命的“克伦斯基攻势”
李学华
■ 俄国军队呆在战壕里待命
  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军民把沙皇尼古拉二世赶下台,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临时政府拒绝满足人民对和平的诉求,不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打算用外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遂策划对加利西亚地区(今属乌克兰)的德奥同盟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克伦斯基攻势”。

  让“压路机”动起来!

  一战前,强大的俄国军队曾号称“蒸汽压路机”,所向披靡,然而经过三年多的血腥厮杀,这台“压路机”已破损不堪,其中许多士兵已不想再打仗了。二月革命前,开小差的俄国士兵累计超过百万,革命后,更有声音不断地告诉士兵:“放下武器吧,是回家去的时候了。”前线部队的士气十分低落,许多战壕空无一人,能找来的士兵都衣衫褴褛,抱怨没有得到口粮。

  “蒸汽压路机”陷入瘫痪!这让赴前线视察的临时政府战争部长克伦斯基大吃一惊。三天的前线之行结束后,克伦斯基与俄国西南方面军司令布鲁西洛夫达成一致:最迟应该于7月发起一场新的攻势,以胜利来维系士气。他们判断,一旦枪声响起,以服从为天职的军人们会立刻回到战场,同仇敌忾。

  两人立即分头准备,克伦斯基负责推动进攻提案得到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批准,布鲁西洛夫则负责军事方面的准备。1917年6月15日,巧舌如簧的克伦斯基在国家杜马大会上获得了支持;6月27日,已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的布鲁西洛夫也宣布,俄军完全做好了战斗的准备,“蒸汽压路机”即将重新发动起来!

  走漏消息,请君入瓮

  为了让俄国继续参战,其协约国盟友英国、美国和日本纷纷提供了支援,在战役发起前,布鲁西洛夫在加利西亚前线集中了958门中小型火炮和370门重炮,其中大部分是刚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运来的,上面还标有英国或日本制造的标志,而且炮弹充足。另外,美国和日本还向俄军的40个步兵师和8个骑兵师提供了大量枪械。

  6月27日晚,俄军万炮齐发,开始轰击德奥军队据守的战壕。德军观察哨称,“炮击强度前所未有,持续时间同样前所未有”。俄军炮击持续了整整三天,其间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炮兵始终没有还击,这让克伦斯基和布鲁西洛夫倍感困惑。

  7月1日炮击停止,俄军士兵蜂拥跳出战壕,向敌人阵地发起大规模冲锋。冲到第一道战壕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那里居然空无一人!原来,同盟国奸细以及俄国首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新闻媒体早就走漏了消息,同盟国守军提前撤出了一线战壕。克伦斯基和布鲁西洛夫的困惑得到了解答:俄军事先打出的炮弹大多落在了无人的阵地上,漫长的炮火准备成了毫无作用的“烟火表演”!

  不过,士气大振的俄军部队继续向前突击,主要由捷克人组成的奥匈第19步兵师成了他们的第一个打击对象。捷克人对奥匈帝国并不忠诚,俄军中有一个营的士兵就是从第19师策反过来的。开战前,这个营派了一批人去和第19师“沟通”,所以俄军冲锋刚一开始,第19师的近3000人居然齐刷刷地放下武器。于是,奥匈帝国的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俄军从这里不断涌入,陆续攻占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计划完成了首日的作战任务。

  第一天战斗结束时,俄军宣称俘敌1.8万人,缴获枪炮无数。克伦斯基喜出望外,立即电告彼得格勒临时政府:“战役刚一打响,即已大获成功!”他还建议向参战俄军授予红色锦旗。

  意志被炮弹摧毁

  在俄军进攻的最初几天里,同盟国一度陷入慌乱。最先镇定下来的是德国人,德国陆军参谋长霍夫曼向前线部队下达了一道人性化的命令:“你们可以撤退,但必须先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接下去,德奥军队的撤退变得有组织起来,一些次要阵地被放弃,几个关键要塞的守卫则得到加强,俄军每前进一步都变得艰难起来。

  大约一周的交战后,接踵而至的大雨以及巨大的伤亡让俄军失去了最初的攻击锐气,不得不放慢前进的脚步。德军看到了反击的希望。德国第一军需总监鲁登道夫通过电话找到霍夫曼,要求他立即转入反攻,同时允诺从西线给他调集援兵。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支持下,鲁登道夫用了两天时间从法国和比利时战场为霍夫曼抽调了4个精锐的近卫师,集结于加利西亚战线。

  7月19日,德军开始猛攻俄国第7集团军的核心要塞布拉詹尼,大量火炮在开阔的战线上一字排开,布拉詹尼遭到了持续10小时的猛烈轰击。这对俄军士兵来说是受不了的。据抓到的俄国战俘供认,俄军绝大部分弹药已经用完,大暴雨又使道路被冲毁,许多人连吃的都没有,作战意志在炮弹落下的瞬间便已崩溃了。

  失败的情绪如同瘟疫,从布拉詹尼向俄军整条防线蔓延,俄军士兵开始不顾一切地向东溃逃。在败兵裹挟下,几支尚能一战的部队也不得不向后退却。德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在俄军战线上撕开长达40公里的缺口,同盟国部队乘虚而入。此后的俄军斗志全无,布鲁西洛夫虽然拼命调动部队试图阻击但均未能成功,俄军整条战线濒于崩溃,许多部队开始成建制地逃亡,“军队自行解散”。如入无人之境的德奥军队在短短几天内推进145公里,直到累得走不动了才停下来。至此,俄军费尽心力夺取的地盘全部丧失,部队撤回到1914年的俄国旧边境,“克伦斯基攻势”宣告失败。

  战场溃败点燃了俄国民众的愤怒,他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工人没收了工厂,农民夺取了庄园,俄国一时陷入无政府状态。随着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列宁适时做出了提前起义的重大决策,“克伦斯基攻势”非但没能挽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而催生了伟大的十月革命。 

  李学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点燃十月革命的“克伦斯基攻势”
劣质部件诱发“武器癌症”
“30分钟擂台”定乾坤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3点燃十月革命的“克伦斯基攻势” 2017-07-24 2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