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制滥造的“走火王”
“司登”冲锋枪是二战时英国制造的一款明星枪械。根据军械部门的要求,制造“司登”冲锋枪时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因此每支枪的成本只有9美元,被人们嘲讽为“伍尔沃思玩具枪”。
低成本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艺简单粗糙,“司登”冲锋枪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果然,该枪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经常卡壳,二是保险不可靠,容易走火。英国步兵流传一个笑话,称如果总也打不中目标,可以把“司登”扔到地上,百分百会有一发走火的流弹击中旁边的战友。伞兵也打趣这款枪,称跳伞时千万不要在随身携带的“司登”枪里装子弹,否则落地时的冲击会震开枪的保险,保证会打穿你的脚掌。
事实上,“司登”在作战中确实出现过大量走火现象,不少盟军士兵还没到前线就被自己的冲锋枪击伤甚至毙命,该枪因此成为最受盟军士兵痛恨的武器之一。正因为这个原因,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登陆时拒绝换装“司登”,坚持用美国人提供的“汤普森”冲锋枪,一直用到二战结束。
“山猫”变“病猫”
二战爆发前,Ba.88“山猫”轰炸机是意大利空军的宠儿,因为它曾创下多项飞行速度纪录。然而战争爆发后,驻利比亚意军装备的“山猫”却在一夜之间变成“病猫”。
原来,设计师为了让“山猫”更适应北非沙漠环境,给飞机发动机加装空气滤清器。没想到这批滤清器品质低劣,令发动机功率输出急剧下降,“山猫”于是患上“哮喘”,速度只达到设计的一半,起飞时甚至用尽整条跑道的长度也无法升空。
1940年9月,驻利比亚的意军准备派三架“山猫”飞机去袭击英军设在埃及的机场,但它们不是没能起飞,就是起飞后难以爬升到作战高度,无功而返。一个月后,意军部署在利比亚的29架“山猫”被滤清器折磨得只剩下10架能用,他们无奈地决定将还能飞行的“山猫”撤走,至于不能动弹的则摆在机场周围充当假目标,迷惑英军。
“短命”的鱼雷机
“博萨”是二战前布莱克本公司为英国空军设计的鱼雷轰炸机。当设计工作进行到1936年时,英军要求将“博萨”飞机的载员由三人增加到四人,这样一来,原来的发动机将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但布莱克本公司又无法获得新型发动机,所以只能拿原装货来将就。结果,动力不足的鱼雷机速度缓慢,爬升吃力,活像个迟暮的老头。
“博萨”服役后事故连连,最严重的一次坠机不仅造成5名飞行员丧生,掉落的残骸还砸死地面上的13名平民。该机仅仅服役5个月后,英国空军第608中队率先“造反”,拒绝继续使用“博萨”,空军部不得不把老式的“阿弗罗·安森”鱼雷机给他们换回来。
最终,被一线部队淘汰的473架“博萨”被改装成教练机。可是数据显示,这些飞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从天上摔下来了。
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