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馆内的脚步和沉不下来的心
费心
  ◆ 费心

  在上海,近几年来艺术展览的络绎不绝对于我这个艺术馆常客来说是件让人欣喜的事情。艺术代表着创造力、想象力,同时也传递着不同的美与丰富的思想,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留存一份不势利的美好。身边的朋友经常被我拖着走进艺术馆,在大大小小的展览里告诉他们,虽然这些无法给你带来实际的金钱,但足以富足你的内心。

  那接着就是另一个问题,展览应该怎么看?十年前付费展览虽然不多,但是只要踏入,便能驻足安静品味。看着策展人书写的文字,对照着艺术作品和身边的朋友聊聊感受,吸收到的东西的的确确是刻在脑中的。而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全民皆媒体的时代,如果你是个经常出入艺术馆的人不难发现看展仿佛又多了一层有趣的现象——打扮入时的年轻人们拿着手机甚至是专业相机在展馆中拍个不停。对于观者来说,只要在策展方允许的情况下拍照留下影像纪念无可厚非,对展览本身来说朋友圈的二次宣传也是扩大影响力极其有效的方式。然而,看似双赢的背后难道就没有问题了吗?

  上周被朋友推荐去看了一个探讨人类未来生活新模式的艺术展。建筑艺术与科学性的融合让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偌大的展览空间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然而,走进场馆的一刹那,主体的艺术品并没有吸引到我的眼球,反而是一个个在作品前换着姿势等着被拍的男男女女引起了我的关注。手机和专业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每幅装置作品的边上都有保安不停在提醒着大家注意别撞到作品。甚至有两个姑娘霸占了一整堵作品墙拍了足足5分钟之久,这5分钟她们连作品都没有细细看过一眼。不仅影响了他人观展,更是破坏了展览作品本身带给观者的体验感。我和朋友看着大家的“自拍摄影大赛”,这与走到景点刻下“到此一游”的心态又有什么差别呢?

  这问题一部分来自观者的心态,另一部分则得归咎于艺术馆的策展方式。不难发现,一些展览的营销口号大多都有:魔都网红打卡自拍新地标等字眼……艺术馆如果希望传递展馆的理念和艺术作品,那就需要有会欣赏的观者,首当其冲是否可以告诉大家展览除了隔着屏幕拍摄,艺术家们想让你们从中获得些什么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夜香花
前任
芬兰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广场
艺术馆内的脚步和沉不下来的心
春碎屑
热烈的巴厘岛
无题(485)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A19艺术馆内的脚步和沉不下来的心 2018-05-06 2 2018年05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