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新地标
北京东南140多公里外的渤海畔,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个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新地标正冉冉升起。
“我们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得到了众多资本的支持,其中不少来自北京。”深之蓝水下新视界公司总经理魏建仓说。2016年11月22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天津滨海新区起步,深之蓝随之在此扎根。“这里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对于公司研发与生产配套有很大帮助。”魏建仓说。
从成立之初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实现京津跨区域合作。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动力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优质配套服务“手牵手”。如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470余家,显示出颇高的人气。
多点已开花
不只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拂过,这几年,越来越多企业走进滨海新区,将这里视为发展的新沃土。
不久前,瓜子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滨海新区旗下的天津开发区。此前,滴滴出行、京东金融、58到家等一批来自北京颇具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已经来此精耕细作。
“仅上半年,天津开发区就引进北京企业238家,协议投资额742亿元。”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说。4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引进疏解项目3100余个,协议投资额逾3900亿元。与河北合作的滨唐、滨沧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相继揭牌。
体现新作为
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夯实服务能力,在将京冀资源“引进来”的同时,还敞开怀抱,主动“走出去”。今年3月31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对标世界一流海港口岸,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大幅降低港口收费标准,服务实体经济,京津冀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滨海新区要努力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体现新作为。”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表示,新区还将主动对接、支持、服务雄安,努力打造雄安新区的海上门户。
据新华社天津10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