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告别“走嘴不走心”的神曲~~~
告别“走嘴不走心”的神曲~~~
告别“走嘴不走心”的神曲~~~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走嘴不走心”的神曲
原创好歌,听不够
吴翔
  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夜,“鸟巢”里悠扬着《中国好声音》。那一晚,有说唱、有摇滚,有跃动的舞蹈、有嘶吼的筋条……最终,在月光之下,旦增尼玛用天籁之音,从亲情唱到了遥远,从云端唱到了心底,带走了今年的桂冠。中国“好声音”值得更多优美的华语好歌,让旋律和歌词徘徊在心头。

  台下的期待

  开场前,一位观众二十多岁的模样,手里攥着近两千元的原价票,一来为了儿时的偶像周杰伦,二来想听听还有什么好歌。何止这位观众,这几个夏天,多少年轻的歌手直截了当对着镜头说,我就是为了周杰伦而参加比赛的。不可否认,周杰伦写的经典华语歌,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成长。

  除了观众,台下还有一群大名鼎鼎的音乐人,包小松、黄大炜、涂惠源、洪敬尧……每个都曾为华语流行乐坛这片江湖掀起过波澜,他们眼巴巴地望着一个个“好声音”轮番登场,内行听门道,这些喉咙放在从前,都配得上几首在街头巷尾传唱的歌。可是现在,抛头露面的渠道众多,能最终流转在心间的旋律太少。他们身怀绝技,也能识别千里马,路却寥寥。

  好在,今年的导师席上有位李健,他的《传奇》《风吹麦浪》上得春晚,下得广场。这位音乐诗人的歌好听,于浮华之中自顾浅唱低吟,在喧嚣之外素描勾勒你我的故事,直指人心总是久久难忘的,这样走心的歌与摇滚说唱相比,在舞台上显然没有“炸裂”感,但最终旦增能以压倒性优势夺冠,在一定程度上看得出,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专业音乐人,对于涤荡心灵的歌曲是难以割舍的,旦增的天籁之音更是锦上添花。

  好歌的未来

  曾经,华语的流行音乐居然流行过“神曲”的风潮,辅以网络的助推,从《我的滑板鞋》到《小鸡小鸡》……不断洗脑的旋律,对于华语乐坛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孩子们畅快一时之后,到了那位观众二十岁的年纪,回首少年时的旋律,走嘴不走心,会不会感到羞愧?

  事实上,并非华语乐坛已经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和人才,唱着《小苹果》的筷子兄弟、唱《小鸡小鸡》的王蓉等一众人等,明明有创作能力,能写得出《老男孩》《爸爸妈妈》这样励志感人的作品,半推半就地走进了神曲的阵营,包括龚琳娜的《忐忑》还尚有一息民族音乐实验的味道,后来竟然也迎合神曲,唱出了《法海不懂爱》,辣耳朵。与夸张的神曲相比,走心的好歌输在了“点击量”、“转发数”这些互联网指标上。不能再让这些指标继续啮噬着华语乐坛的原创力量,听众需要静心的好歌,而不是喧嚣的神曲。

  这个夏天,李健在中国好声音说过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基本都在旦增尼玛的身上做了深层次的实验尝试。无疑,这种实验是成功的。从旦增尼玛的最初唱歌,李健说“旦增比我们都要幸运,他能看到太多的大江大河,日出月落”,旦增歌声里面所蕴含的,是对于生活的虔诚和信仰。和旦增合作,李健第一次为西藏写歌,就像旦增虔诚的声音,不华丽不惊艳,更浓烈更重,更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李健觉得能慰藉人心灵的,是最好的音乐!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0版:目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新民旅游
   第A23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9
做艺术电影的大众讲堂
原创好歌,听不够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原创好歌,听不够 2018-10-09 2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