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东山(鲁国境内的一座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都变小了。所以,对看过大海的人来说,别的水就不成其为水了(难以吸引他了);对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来说,别人的言论就不成其为言论了(难以吸引他了)。
孟子用他一贯的比喻告诉弟子们,要提升眼界,扩展心胸,树立大志,追随至高至大的圣人之道。孟子一生服膺于孔子,认为孔子的思想、境界无与伦比,无人可及。因此,战国早中期的其他学说,在孟子看来都是“邪说”“淫辞”(《滕文公下》)。现在看,孟子有偏颇之处,但其专心与坚定则令人不得不钦佩。
孟子接着告诉弟子们,方向和目标确定之后,要讲求方法,注重细节,踏踏实实向前进,做出精彩的成绩,成为通达之士。“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观察水有特定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波澜。太阳与月亮发出光辉,一点点缝隙都一定照到。流水的表现是,不把它流经的洼地注满,就不再向前进。君子立志于圣人之道,不取得精彩成绩,就没有达到目的。
古今中外,主义纷杂,道路众多,各有其信奉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历史、展示人类前途的最正确的伟大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思想指导。中国梦的实现,十数亿中国人民的幸福,只能靠这一思想导航。
今人读“登泰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名句,自然会有现实体会。今日之天下,内涵远比古代广大、复杂,只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才能看清它的全部,以及它的前景。而一国优先论者,都是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者,局限于一隅,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不难判断。
登高山也好,看大海也好,都会得到有益的启示。“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这种高瞻远瞩,这种淡定从容,这种坚定不移,给人的启发和激励,十分现实,非常有力。传统儒家中的正确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共通之处,可以相融相合。
常人均可以从切身生活实践中体会孟子名言之不凡。例如,登高望远,顿感心胸开阔,神清气爽;不仅会觉得脚下的物理世界小了,而且会觉得当下的烦恼减轻了,甚至消失了。若将这种心绪和联想守住、深化,那将长久受益。以此类推,深入到西部某些贫困山区,体味当地民众的艰难生活,就会倍感自己的幸运,而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许多有志之士还会由此感到自己肩负为人民谋幸福的重任。如此等等,均可触类旁通。
“登泰山而小天下”!“观于海者难为水”!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