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珠海中国航展办得红红火火,引来广泛关注。您可曾知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展商规模、展品档次、技术含量都足堪媲美的国际防务展就在中国出现过,那就是1986年与1988年的北京国际防务技术展。这宣告中国国防工业的开放大门已然打开,并对外展示雄厚实力。
政府高度重视
由于改革开放不久,筹办国际防务展经验缺乏,这两届防务展都委托港商牵头筹办,但都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第一届展会是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剪彩,第二届由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剪彩。两届展会上,黄华、邹家华、刘华清、秦基伟、洪学智、迟浩田等多位政府和军队领导人亲临展会。
展会上,中国展团最多,有关部门都拿出最新技术成果参展,派出强大的现场技术服务队伍,热情接待观众。同时,为了不错过难得的机会,许多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参观学习,几十场技术讲座,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这两届展览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每次都有十几个国家的100多个厂商参加,其中不乏西方知名军工企业。像美国展团带来魟式轻型坦克、V-600轮式装甲车、M270多管火箭炮等新问世的武器;法国展团热情地向中国观众介绍自己还未列装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紧凑型100毫米舰炮乃至“西北风”肩扛式地空导弹;而意大利公司开发的“帕尔马利亚”自行榴弹炮、“西达姆”自行高炮、“马福”激光驾束反坦克导弹等,也让中国同行大开眼界。至于英国展出的“空中霸王”机载预警雷达、红外热成像仪、激光测距机、光学火控装置等等,更引起中国军方的浓厚兴趣。
对中国人来说,两届展会使许多国外新技术、新装备来到家门口,新式战斗力是那么直接而强烈,也坚定了中国国防工业奋起直追的信心与方向,可谓收益匪浅。但对外商而言,中国人敢于按照国际标准举办军工展会,而且坦然拿出诸多国产精品,也让海外人士对中国国防科技的飞速成长叹为观止。
不该止步的战车
正是在北京防务展的舞台上,中外军工企业携手呈现的杰作技惊四方,引起西方媒体的轰动。最突出的代表,当属1986年展会上同时曝光的两款中外合作的步兵战车,分别是中英合作的NVH-1与中美合作的NFV-1。
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的各类装甲输送车广受发展中国家青睐,可当时国产车载炮尚未过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开拓。与此同时,英美大牌公司虽有更大更先进的步兵战车,却太贵太复杂,难以满足多数国家需求。于是,中外企业一拍即合,展开国际合作。英国维克斯公司率先试水,1985年2月同中方达成联合设计战车的协议,中方基于国产85式装甲车底盘进行新式战车的设计与总体集成,英方提供炮塔部分,里面安装威力强大的25毫米链式机关炮。NVH-1进展很快,才一年多就完成样车装配调试,如期参加1986年11月4日开幕的北京防务展,并为来宾进行行驶与射击表演,获得了成功。
比起英国人,美国人“来得晚,跑得快”。1986年6月,美国FMC公司与中方签订联合研制NFV-1战车的协议,短短三个月就完成设计与试制,11月便与NVH-1同台竞技,获得好评。紧接着,该车又漂洋过海,1987年11月参加埃及防务展,其间也进行表演试验,让埃及军方非常满意。
本来,这两个项目是中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好事,而且进展十分顺利。遗憾的是,由于美英相继中途放弃合作,让两款战车半途而废,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思考。
两颗“明珠”熠熠生辉
“自己的命运,自己来掌握。”正因为中国有独立完整的军工体系,即便对外技术合作上遇到些波折,但“勇敢去闯,做大做强”的总方向不会改变。就在1988年北京防务展上,中国兵工战线破天荒地举办了重型武器专场表演,让外宾大开眼界,纷纷为“中国造”点赞。这其中,最有故事的莫过于85-II坦克和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85-II起初系外贸产品,有人称“风暴-2”,以国产二代坦克为基础,但发动机功率提高到800马力,炮塔从铸造改成焊接,安装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炮和指挥仪式稳像火控系统,增加披挂式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完全颠覆了过去中国坦克的形象。表演中,85-II进行了快速行驶、原地转向、越断墙、跨堑壕等机动演示,还打了实弹,引起多个外军代表团的关注。1990年,巴基斯坦明确对该坦克表示兴趣,但要求将105炮改成125炮,采用自动装弹机,并在火控与防护方面继续提高。这让中国研制者喜出望外,又感到莫大挑战,所有人以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创新精神,让85-II式“脱胎换骨”,硬是将先进的大威力125炮、稳像式火控系统、夜视设备与复合装甲集成到典型的二代坦克底盘上,诞生出世界上性能最优的“超二代”坦克——85-IIAP,其成本大大低于性能相当的三代坦克。巴军方对此极为满意,不仅拿下最初的200辆,还特意追加了50辆订货。
85-IIAP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中国装甲兵与国防科工委看到该坦克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认为可作为国产三代坦克出炉前的过渡装备,于是1995年召开会议,决定以它为基础,稍加改进装备解放军。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98年设计定型,命名为ZTZ96式坦克,光荣参加了1999年国庆阅兵,成了我军骨干装备之一。
与85-II坦克一样,国产155毫米炮起初前途不明朗,因为它本不会装备国内部队,只能在出口上找出路。1986年,兵器外贸科研计划中出现155自行加榴炮项目,为了赶上1988年北京防务展,工厂加班加点赶制出唯一一门自行加榴炮,不但参加展览,还进行实车表演,恰好被科威特军方代表团相中,由此拉开中国现代化自行火炮武器系统出口事业的序幕。
亲历者坦言,正是在北京防务展上的出色表现,才有了中国155系列火炮的辉煌。当初,中国从西方只引进一种牵引式155炮的技术,30多年来却发展成庞大的火炮家族,既有牵引炮、自走炮、自行炮,也有车载炮、岸防炮,配套底凹弹、底排弹、火箭增程弹、发烟弹、照明弹样样齐全,还有炮射导弹。而且,155炮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火炮,而是集机械化、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武器系统,出口到中东、北非、东南亚等诸多国家,是中国地面常规外贸兵器的支柱产品。
可以说,无论85-IIAP坦克还是155火炮,它们能有如此的辉煌,北京防务展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