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不在我》:叫你认识到自我辩护的危害
侯坤
  □ 侯坤

  项羽遭垓下之围,他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来为大势已去的自己开脱;秦国名将白起兵败自刎前,也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把战败的“黑锅”交给老天来背。而今,我们也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说辞:“事情变成这样,不是我的错。”从古至今,每当人们犯下错误时,都习惯于通过自我辩护来为自己寻找安慰和推卸责任。

  美国人艾略特·阿伦森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著作《社会性动物》在全球畅销千万册。这一次,在他与卡罗尔·塔夫里斯合作的新书《错不在我》(中信出版社出版)中,重点针对自我辩护行为的根源、途径、危害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堪称解读这一社会心理现象的经典之作。

  人们为何要进行自我辩护?究其根源,在于人们面对错误的态度不够坦诚和勇敢。犯下错误后,大多数人习惯于为错误辩护,并推卸责任。在心理学上,这种自我辩护的原动力是一种意图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合理化的本能力量。明知犯错,还要通过自我辩护美化和掩饰自身的错误,这是一个十分不愉快的过程,另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斯汀格将这种扭曲定义为“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往往令人陷入纠结。例如:当一个吸烟者明知吸烟危害健康,但又无法戒除烟瘾时,他便会因内心的矛盾冲突而感到难过,于是他只能通过自我辩护来缓解自己的内心压力:他会努力让自己相信吸烟的危害并不大,或者告诉自己承担吸烟带来的健康风险是值得的。

  任凭自己的头脑虚构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免除责任,不断强化自己聪明、有德行、不会犯错的心理信念,这就是自我辩护者的通用方法。其实,这是对错误的心理逃避和自我欺骗,长此以往恰恰会让人们走向相反的方向,变得愚蠢、没有德行、错误不断。不假思索的自我狡辩就像可怕的流沙一样,让我们在错误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习惯性的自我辩护让人们丧失了纠错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走上自我辩护的错误道路呢?作者认为:遇事开拓思维,以多角度、多层面思考,犯错后勇于面对,以坦诚的姿态和进取的心态积极修正错误,是跳出自我辩护怪圈的最佳方法。当人们真正抛开心中那些掩饰错误的想法时,会发现许多原本让自己陷入痛苦与纠结的事情,都变得简单而明晰了。

  《错不在我》一书,让我们认识到了自我辩护的危害,并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破解思考盲点、坦然面对错误、积极修正自我的康庄大道,称得上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社会心理学佳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5版:消费者维权·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错不在我》:叫你认识到自我辩护的危害
性情文字不草草
朱晓映与海伦·加纳
为了回家,所以旅行
读书
魔幻视域中的拉丁美洲风俗志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6《错不在我》:叫你认识到自我辩护的危害 2014-03-16 2 2014年03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