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要当心
奥运村坐落在里约市东南部,距离巴哈的奥运会主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只有5分钟车程。这个耗资29亿雷亚尔、约合60亿元人民币建造的小区拥有31栋大楼,合计3600余套公寓,最多可容纳超过17000名运动员及官员,是各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临时的家。村里的房间一般分为两人间和四人间,屋内的家具并不奢华,钢架床上铺着印有奥运图案的被褥,厚实的帆布衣柜取代了木质柜子。客厅里除了长沙发,还有几个“懒人”沙发适合放松。
在记者看来,奥运村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不够睡。房间里摆设的都是单人床,长约2米、宽度约1.7米左右,体格大的运动员睡上去,翻个身都会顾忌,显然要当心。也难怪,中国女排抵达之后,就要求统统换大床。
当然,有些网上传言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比如电线裸露、楼道没灯等。但里约奥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报修都会在48小时内解决。中国代表团则表现得十分大度,副团长蔡振华告诉记者,奥运村投入使用初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应该否定组委会的努力,“这些都不是大事,都能克服。”
驱蚊有“神器”
最近一段时间,巴西的“寨卡”病毒肆虐,防蚊成了大事。而组委会的贴心,就从细节处显现出来。所有房间都配备了电子驱蚊器,村内的公共区域也偶尔冒着白烟——那是不定时的消毒。担任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的雷声表示,自己所住的11层并没有发现蚊子,“可能因为楼层较高,特意准备的驱蚊产品暂时还没用上。”
相比之下,中国体操队住在2楼,防蚊的任务重多了。不得不佩服中国女队,小姑娘们竟然从国内专门带去了驱蚊“神器”——最传统、最无害的蚊帐。看到中国体操女队的这个“绝招”,国外媒体也是一片惊叹。
除卫生安全外,奥运村的安保措施也格外严密。村子外围铁网处,每隔约100米就有一位荷枪实弹的军警守护,防止闲杂人等进入;村内也有安保人员巡视。进出奥运村的访客必须严格核实证件,经过安检后,用证件换取访客卡,一般人都不让进。
汉堡随便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巴西人对美食也相当在行,奥运村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吃了。餐厅离中国代表团住的13号楼不远,这座临时搭建的大棚占地2.7万平方米,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可同时容纳6000人用餐。
由于比赛时间不同,为保证每个人都能及时用餐,餐厅24小时开放,提供来自全球各地的风味美食,每天使用210吨食材为“村民”提供6万顿饭。记者在餐厅看到,除西餐和巴西特色美食外,还有亚洲餐、伊斯兰餐和犹太餐,以及近40种热带水果,且每道菜前都标注热量等信息。虽然没有中餐,但中国运动员可以品尝到面条等亚洲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门的运动员餐厅外,奥运村里还有家麦当劳。作为奥运会的主赞助商之一,他们这回相当慷慨:运动员可以免费,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有柔道运动员开玩笑地预定了50个芝士汉堡,没想到这一要求被瞬间满足,害得他只能赶紧取消订单。即便可能冒着增肥的危险,这家餐厅的门口也是经常排起几十米的长队,谁叫它不用花钱呢?
生活挺滋润
相对运动员的住宿区,奥运村的国际区是对外开放的,生活服务和娱乐场所都集中在这一块:银行、超市、邮局、美发室、洗衣店、纪念品店一应俱全,以确保运动员们的业余时间不会太无聊。
在邮局,可以手举仿制的奥运火炬拍摄照片,制成专属邮票,贴在明信片或信封上寄给远方的亲友;在网络及电话中心,可以办理当地电话卡、上网冲浪,还能体验VR过山车;最火爆的商铺应属美发沙龙,除常规服务,客人还可在此理个带奥运标志的发型,或做个具有代表团特色的美甲,美美地参加比赛。
里约以大海和沙滩出名,奥运村也体现了这一元素,别出心裁地在大楼前铺设了一片人造沙滩,摆上躺椅、木桌、太阳伞。旁边甚至还专门围出一块,做成一个迷你的沙滩排球场地。这样的设计,瞬间让人感觉置身于著名的卡帕卡帕纳海滩之中。比赛之余,在这里放松放松,想必也是不错的选择。
特派记者 关尹 (本报里约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