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来了。每一届奥运会来临的时候,我几乎会有同样感慨:这是第几次看奥运会了,我所知道的奥运会始于哪一年?我曾经不无显摆,以显示我的奥运资深,再加上我喜欢体育比赛,虽然我没有几个项目真正参与过,但是没有什么项目不知晓的,偏偏我的记忆力还不肯衰退,于是在我的心里,就像是陈列了一排奥运会书籍,不用上网百度,我便可以将每一届奥运会的年份和举办城市一一报来,甚至还可以说出那些奥运会的经典桥段。周遭的朋友们确实是买账佩服的。所以每一届奥运会来临,也是我谈资丰盛之时,但是渐渐地,也有了另外一种感觉:我似乎属于奥运会的老观众了。四年一届奥运会,资历越深也就是年龄越大,如今真是年龄大了。幸好,记忆还是如此清晰,即使是回溯到三十二年前。
一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想必谁都记住了。既是第一次,又是开门红,15枚金牌到手。没有这一届奥运会,李宁就不会有“体操王子”的雅号;而“扬眉剑出鞘”被如此广泛且持久地引用,完全是因为栾菊杰获得了女子花剑冠军的缘故——虽然击剑比赛之剑一直是裸剑,不需要出鞘的;“零的突破”的荣誉属于打弹弓出身的许海峰;“女排精神”恰也是从洛杉矶奥运会正式升华的。那一场中美对决,至今还值得回味,美国女排在小组赛赢了中国,决赛再相遇,非常胶着;关键时刻,侯玉珠发球连得两分获胜。所有想拿的金牌几乎都拿到了,却失去了那一块被视为囊中之物的男子跳高金牌,朱建华名列第三。据说,在其他赛场,朱建华比赛前必去洗手间“减轻”体重,奥运会跳高却是把运动员圈在内场不能外出。朱建华身负“压力”,状态差了很多。其实这枚铜牌也不错了。
这一届奥运会,堪称中国人第一次最大规模地看世界。估计没有人是从国内专到美国看奥运的,中国人是从电视里看奥运的,幸好刚刚进入电视时代,这已经够满足了。虽然通过电视看得到了,但是通过不一样的电视,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奥运会——一小部分家庭已经有彩电了。如果说,开幕式上84架钢琴合奏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显示出来的气派在黑白电视和彩电之间没有特别的差异,那么,开幕式上其他的绚烂,黑白电视里看到的只可能是黑灰白。奥运五环是五种颜色,这是家里有彩电必定要讲的。某单位有两个同事,奥运会开幕式第二天在办公室讨论,说到了赛场边上的广告,有些是日本电器,一串英文,看得懂,还有些过于简单,只有一个字母,那一个圆头圆脑大写M,是什么?淡颜色的。另一位很不屑,什么淡颜色?是黄颜色好?还要补一刀:彩电里是黄颜色的。那一位黑白电视显然吃瘪了,但是追问,那么M是什么呢?两个人都没有答案了。过后六年的1990年,谁都知道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业了。
还有霹雳舞,看直播时完全不懂,连那个年代第一主持人宋世雄解说时也不清楚美国人在干什么,一会儿头朝地,一会儿坐地上……中国的大型团体操从来不可能如此不成队形。后来是在《参考消息》上知道了这么一种美国流行文化。没料想,很快霹雳舞就成为了中国民间和舞台长时间的流行。
1984年的中国运动员是幸运的,中国观众也是幸运的。这一种幸运本来1980年就应该降临,国际奥委会已经通过了恢复中国奥运会席位的决议,但是由于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多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可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当然,若是在1980年,黑白电视都还是奢侈品,更多的中国人只能听电台里面的宋世雄直播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二
四年之后的汉城奥运会,中国队的战绩乏善可陈,仅仅收获五枚金牌,体操王子李宁不仅一金未得,更是从吊环上失手掉了下来,四年前的全民英雄沦落过街老鼠一般。中国队的成绩是记不得了,但是这一届开幕式的主题歌《手拉手》传唱至今。这一届的百米飞人大赛赛出了丑闻,牙买加约翰逊跑出了惊人的9秒97,获得冠军,但是第二天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金牌归于美国名将卡尔·刘易斯。当时的新闻非常有趣。《新民晚报》徐世平和一帮记者候在洗手间外——约翰逊去洗手间留尿样了,很长时间,约翰逊一直未走出洗手间,徐世平似乎已经“轧”出苗头。这一届的奥运会还改变了鸽子的命运。开幕式上,放飞了鸽子。正当运动员点燃奥运火炬时,许多停在火炬塔上的鸽子被突然喷出的火焰烧死。从此,鸽子放飞仪式渐渐地淡出奥运会开幕式。
三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定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泳池。室外游泳池在国内是低档的,巴塞罗那却是派来做奥运会比赛用场的,也是在泳池里,中国女子游泳获得四枚金牌,国际泳坛大跌眼镜;也是在这个水池里,高敏蝉联了跳台冠军,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蝉联奥运会冠军。还有伏明霞出道了,距离她14周岁生日还差21天。那时候还没有梁锦松什么事,他们的地下爱情是2001年的才发展的。这一届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倒也是像丘比特一样,一名残疾运动员张弓搭箭,“火”箭射中烽火台。
比起射箭点火,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点火有点沧桑,甚至有点悲壮。站在点火台边的拳王阿里,病已经很严重,手中的火炬不是颤抖,而是在晃动,当然还是点着了奥运之火。将近20年之后的2016年6月3日,阿里去世,享年74岁。这一届冒出来一个“矮矮的邓”邓亚萍,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之前在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已经和邓亚萍建立了个人友谊,奥运会亲自给她颁奖,还拍了拍她的脸颊。作为运动员的邓亚萍,聪明而不失可爱。
四
2000年,本该属于北京的奥运会,在悉尼举行,不过中国的金牌狂飙突进,斩获28枚,排名世界前三,像个体育大国的样子了;四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金牌数达到了32枚,刘翔横空出世,女排再获冠军。在袁伟明时代的中国女排,郎平不是第一个当教练的,却只有郎平成为了最好的教练,那一场对俄罗斯的决赛,死到临头的逆转,有如诺曼底登陆,成为了郎平的经典战役。
五
2008年,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谁都不许走!都要留下来,一个不能少,看奥运!”假如不交代这一句话的出处,不交代这一句话为何人所言,不免觉得有所强人所难。这是申办奥运成功后,年届九旬的荣高棠老人和自己的战友、部下的一个健康共勉,一定要健康地活着!荣高棠老人可谓是中国体坛任职最长的“CEO”,1984年,他以74岁的高龄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征洛杉矶奥运会,两次申办奥运会都有他的杰出的贡献。“谁都不许走”,是荣高棠老人和他的同时代人的人生最后一个夙愿,荣高棠老人这么说的时候,气宇轩昂,生机勃发,但是荣高棠老人自己走了,在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两年的时候走了。当我再一次从电视上看到老人笑谈两次申办奥运时,他的名字已经打上了黑框。
也有一位老人,没有特殊的地位,年届九旬,已经卧病在床,却有和荣高棠同样强烈的最后愿望:要坚持到看北京奥运会。老先生真是欢喜看体育比赛,从洛杉矶奥运以来,每一届奥运会,每一场比赛,都没有错掉过,只要是中国队的比赛,半夜里也照样看。
这样的老人很多,他们或许并不很懂体育,但是他们喜欢过得硬的项目,喜欢叫得出名字的运动员,比如女排,刘国梁,马琳,王楠,林丹……对于老人来说,越是喜欢奥运会,越是觉得奥运会渐渐地奢侈——四年一度,还可以看多少届奥运会?看一次奥运会,对于一个少年中年甚至不老的老年来说,从来就没有觉得还需要共勉,还需要奋斗,而需要为看奥运而共勉和奋斗的时候,人生已经走进了夕阳。
六
有时候就会莫名地想,看奥运会简直就是残酷的生命游戏,我们为什么就乐此不疲?而对于运动员,这样的残酷更是有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李宁是众望所归的体操王子,24年后的2008年,李宁已经两鬓斑白。奥运催人老啊,可是奥运自己永远年轻,百年奥运的生命力永远挂在了青春和活力这一个动力挡上。这才是奥运会的真正魅力。当45岁的李宁“云中漫步”去点燃圣火的时候,他是给奥运会的年轻生命力注入了活力。当一个即将走完生命历程的老人心中挂念的就是再看一届奥运会的时候,他是去强烈地感受年轻,只有沉浸在奥运会的时候,人才会淡忘了自己的实际年龄,就好像自己是那些运动员的队友一般。“我心依旧”成为每一个人心曲。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会比体育更加会散发生命力的了。
业已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出席了北京奥运会,他一定也是个“我心依旧”的老人,他这么说,北京奥运会,让我忘掉了年龄。只是年龄即使忘掉了还是年龄,一年半后的2010年4月,老萨走了,全世界给予这位老人像大国元首一样的致敬。
与奥运同在,可以是对生命的追求,也可以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姚明属于后者。当时还是NBA明星球员的姚明,接到火箭队医生开出的“病假单”,希望他不要参加北京奥运会,因为经历了一个赛季的比赛,他的双腿必须休息,若参加奥运会,很有可能引发伤病,导致运动寿命缩短。美国医生绝非吓唬。专家早就预言,姚明的双腿决定了他的运动寿命,如同专家也同样预言过刘翔。姚明还是坚决回国参加了奥运会,并且说,哪怕我腿断了,也要参加北京奥运会。这一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再度打进八强。但在而后的NBA新赛季,姚明果然严重受伤——这正是他双腿长期疲劳所致。在这一次严重伤病之后,姚明再也没有恢复如初,最终导致了他过早地退役。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姚明的决定,这是姚明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七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奥运情结的第一个时代的高潮和终结,而后的伦敦奥运会,是第二个时代的开始。麦卡特尼和憨豆,绝非是1984年中国人所看得懂的,如同1984年的中国男子游泳不可能诞生孙杨一般。再也不会有彩色电视对黑白电视的蔑视了,再也不会有不知晓的奢侈品品牌了。可能就不看电视看网络了,可能就不看电视也不看网络,直接飞到伦敦去了,顺便再去巴黎,“老佛爷”正热切等待中国客……
一个时代三十多年。目睹了那么多运动员出道与退役,目睹了那么多比赛胜利与失败,目睹一次次点火仪式的浪漫与壮观,都有许多强烈的印记值得回忆,就好像是回放一样。当然,也淡忘了很多,比如女足不如亚特兰大奥运会时那么铿锵了,就疏漏了,比如女篮不如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那么神奇了,也疏漏了,她们都是当时的奥运会亚军哪……其实我也疏漏了自己的许多事情。毕竟三十多年。确实,一个奥运时代弹指一挥间,一个人看奥运可以弹几次指啊?两次都很难。似乎不免伤感,但是每一次看奥运那就是年轻。因为奥运是年轻的。
如同,年轻的奥运今年从里约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