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改革,引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关注。上周,国内首只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上海国企ETF顺利结束募集,首募金额达到152.2亿元,成为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权益类产品。从搭建国资运营平台到设立国企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上海国企改革意欲何为?
抓住国企改革风口
“国企改革ETF”是基于中证上海国企指数开发的ETF产品。该指数由中证指数公司与汇添富基金合作编制,样本股由66家上海国企上市公司组成,综合反映上海国企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状况,全面覆盖上海优质国企改革标的。
这一产品的推出有深刻的背景。2015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生产总值5548.4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4,实现营业收入3万亿元,利润总额3272.2亿元,累计资产总额15.6万亿元,占上海新增固定资产和税收的比例超过20%,占全国地方国有资产总量的1/10、营业收入的1/8、利润的1/5,是当之无愧的地方国资重镇。
今年以来,上海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竞争类混合所有制企业试点员工持股等改革举措紧锣密鼓展开。汇添富方面表示,国企ETF的推出正是表明资本市场对上海国企改革前景的坚定信心。经过2014年的国企改革试点摸索和2015年的制度设计,今年的改革试点正加速铺开,开始向实践落地阶段发展,尤其是走在国内前列的上海国企,已经大面积铺开,目前正是前瞻布局的良机。
国有资本有序流动
与以往ETF产品有所不同,此次上海国企ETF引入了国资平台参与,由其将所持有的部分相关上市公司股权换购对应份额,从而实现国有股权的进一步流动。
7月29日,上港集团、交运股份同时公告称,其各自的国资股东上海城投、久事集团分别将持有的3亿股和3449.49万股上市公司股份换购上海国企ETF份额。一天后,隧道股份也公告称,股东国盛集团将所持有的约1.57亿股换购上海国企ETF。此外,兰生股份此前曾披露,以3亿元自有资金认购上海国企ETF。
上海城投方面表示,以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换购上海国企ETF份额,目的在于支持参与上海国资流动平台建立,进一步丰富所持的资产组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享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而言,这一动作的深意在于健全国资流动平台。最近几个月内,相关资产划转十分密集,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光明食品集团、隧道股份、纺织集团等集团旗下的十余家上市公司股权,已直接或间接被纳入了上海两大国有资产运营平台——国际集团和国盛集团。
国企改革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总经理祝波善认为,国资流动平台的功能应该多样,相应的形式也应该创新。上海国企ETF可以看做是一种更加市场化的国资流动平台,有利于加强市值管理,对于国资的保值增值大有裨益。
探索金融创新工具
对监管层来说,上海国企ETF的推出是探索金融创新工具、加快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的重要一步。上海国企ETF的设立,更是为国资保值增值、实现流转提供空间。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东可以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换购相应份额,提升国有股权流动性,更广泛享受国企改革的红利。汇添富方面表示,上海国企ETF是一项战略性产品布局,也是金融机构服务国企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
上海迄今已形成包括股票、信贷、同业拆借和债券、外汇、票据、黄金、证券和期货市场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国资改革中的作用,也将大力推动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进程,为此后国资股权改革提供示范性方案。
市场人士认为,会有更多的国企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股份换购上海国企ETF份额”的形式参与到打造上海国资流动平台的过程中来,上海国企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市国资委表示,未来,上海国资将以促进“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多层次融合为重点,实现金融企业和实体产业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