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口径电缆敷设难题,技术人员自主研发“隧道内电缆敷设自动化辅助设备”。以往国内进行隧道内敷设大口径电缆,均靠人工把电缆抬到支架上,每公里电缆需要70—80人来托举,且在托举过程中,易出现电缆撞击支架造成电缆受损,给电缆带电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电缆就位后,通常以人工来进行蛇形处理,也会造成电缆下垂不均匀。
“隧道内电缆敷设自动化辅助设备”通过智能手臂上升、下降、前进、后退,取代人工托举电缆并布置蛇形,使劳动力成本下降90%,且电缆敷设均匀、规范。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优于国外的同类设备。
技术人员还自主研发出“电缆敷设变频联动控制系统(含通讯部分)”,取代过去隧道内导轮传输敷设电缆技术。导轮敷设电缆每公里要用几十个导轮点,每个点均要设专人看守,很难通过对讲机做到同步关停。“电缆敷设变频联动控制系统(含通讯部分)”成功研发后,隧道电缆施工不再需要每个点专人看守,且通讯埋设在系统内,一个指令就可以做到同步关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虹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还首次采用无线遥视监控设备,对隧道内可能存在的“死角”进行有效地监控。采用该项设备,项目管理人员通过视频探头,在中控室内就能掌握敷设过程中每个细节。
技术人员研发的“隧道内电缆敷设自动化辅助设备”等创新技术,均为目前国内同行业中首创,并申请国家专利。
目前,虹杨500千伏输变电进线工程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久隆集团建设者以创新为引领,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确保这项重点工程明年夏季用电高峰来临前顺利投运。 本报记者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