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自管小组不仅仅“管健康”
左妍
■ 自从加入社区居民健康自管小组,居民们的健身热情高涨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社会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健康’二字上,更重要的是,它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动员全民、推进社区管理和自治的创新手段。”昨天,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陆晓文研究员表示,作为一种已有大量研究及长期实践证实的、老百姓喜欢、符合我国国情、成本低、效果好的健康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陆晓文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上海社区健康管理的调查,他认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健康促进的活动,尤其在整个医疗重点下移、逐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前提下,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当成一个全民项目来推进,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一方面,每个健康管理小组都有指导医生,在技术上有了支撑;另一方面,目前退休人员的卫生素养普遍还不算很高,医疗卫生常识懂得还不多,通过卫计委、爱卫办等将这个项目推广下来,有利于快速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

  陆晓文认为,一些老人退休后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但他们获取正确知识的渠道有限,总是在接受错误的、片面的知识,有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同时也拥有了专业的指导医师、学习教材,实际上是将他们从大量不靠谱的“养生文”中解救出来,进入实际的、有效的、简便的健康促进活动,这种形式对于居家养老模式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陆晓文还说,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已经呈现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的社会性需求:从参加此项活动的组成人员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普遍的特点,就是活动参加者中的大多数是社区其他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这些成员不仅积极参加“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还是社区健身操、舞等各类兴趣小组的参与者,也是社区志愿者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虽然“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活动类型,但街道镇和村、居委会已经把此项活动作为凝聚居民的一项重要手段,因为每个个人、家庭对自身健康的关心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意识,用这样的活动内容推进社区管理和自治,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陆晓文研究员也坦言,现阶段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绝大多数的参加者都是退休老人,很少有年轻人参与。他认为,如果能通过在企业、网络平台建立专门的针对年轻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也许可以让健康管理走出一条新的模式、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大购网专版
   第A30版:阳光天地
   第A3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36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自我管理 你也能做健康主人
世卫组织点赞“上海经验”
健康自管小组不仅仅“管健康”
新民晚报要闻A04健康自管小组不仅仅“管健康” 2016-11-08 2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