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滑稽戏老艺术家童双春和李青因为所住老公房没有电梯而遭遇“下楼难”的报道,引出了全社会对多层住房加装电梯这个问题的关注。之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这项老龄化社会新的民生工程进展大大加快了。上周二,我正好到田林新村采访,顺便去看望了童双春老先生。
童双春家的电梯还没装上,我一口气跑上六楼也有点喘。老先生今年83岁了,气色很好,精神也不错,他家中养了3条小狗,女儿经常来陪伴他。家中的保姆很尽心,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尽管帕金森氏症影响行动,他每天还是坚持下楼锻炼半小时,他除了看报、看电视外,有空就把以前的独脚戏脚本一个个回忆、整理出来,偶尔还观摩一些戏剧演出。
“哎哟,很多人看到我就问:童老师,你们家电梯装好啦?”童双春笑着说,“有老同事、朋友、戏剧界同行,还有观众……”我知道,童双春和李青所住的这幢六层住宅楼装电梯的事一直没有进展,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两位老人都已经80多岁,无力牵头开展“二次征询”等复杂的事。
不过,童双春的呼吁还是有作用的。我告诉他,这一年来,全市多层住房加装电梯的进展加快了,目前已完工的有6栋楼,开工建设的有10来处,在筹备、办理手续之中的有20多处。而去年这时候,上海装上电梯的多层楼房总共只有2栋!“要谢谢您。没有您的明星效应,不会有这么多人关心这件事。”我说,“而且随着成功案例的增加,以后装上电梯的老房会越来越多,你们这栋楼也会有希望的哦。”
回到家,我翻出一本普陀区住宅建设发展中心编印的《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文件汇编》,翻到最后一页,意外地发现粘了一小片放大镜。哦,这是为了方便老人阅读而放置的。真是细心啊!难怪普陀区是全市成功案例最多的区之一,这和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是分不开的。而怒江苑所在的居委会、业委会的全力合作,也是这个小区成为全市样板小区的关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每个区,每个街道都有这样的工作劲头,童双春、李青的电梯梦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