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日报观点~~~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官员失信”损害社会诚信
张璁
  媒体近日报道,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已超过1100件,而这些失信中既有政务失信,也有个人失信,其债务则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

  “官员失信”之所以广受关注,来自社会对政府信用的看重,因此官员一旦失信,也必然要由政府信用埋单。在各种“老赖”中,官员“老赖”的性质往往影响最坏。一方面,官员手握权力,治理起来的难度和成本更大。另一方面,官员牵涉债务纠纷,就不仅仅是其私德减分,政府形象也会因之受损。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道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官员个人,都应把信用作为最基本的政治伦理。“上行”往往会带来“下效”,官员守信就能带动起社会诚信的风气,而官员失信则极大损害社会诚信的构建。

  从当前“官员失信”现象的多发来看,失信成本低、追责难度大还是主因。有些单位认为官员当“老赖”又不是犯罪,只是个失信的“小”问题,何必“小题大做”;有些地方对失信行为的姿态是“高高举起”,但打出的板子却是“轻轻放下”。

  这些情况的出现,既是观念上的问题,也与相关规定的匮乏有关。要对失信行为形成震慑,除了司法机关在执行和曝光上须更刚性,未来也有必要建立规则机制,明确责任,将失信行为与任职、评聘、晋升等挂钩。(张璁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阳光体育
   第B04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B05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7版:大购网专版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企业怎么能用拳头说话?
童双春家的电梯
“官员失信”损害社会诚信
他们的老师
老人手机
目的正确与程序正义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官员失信”损害社会诚信 2016-11-23 2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