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堆满人行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身着德邦物流制服的工作人员就地在人行道上分拣货物,并装上一辆辆停在人行道上的电瓶车。
该店面门口的人行道上,数十米范围内堆满了大大小小近百件快递包裹,路面被占去了大半,中间仅留出狭窄的空隙勉强供人行走。采访时,不少路人从这里经过,都只能小心翼翼地从这快递包裹间环绕而行,还有的行人只能在车辆川流不息的机动车道上通行,险象环生。
路过这里的市民王先生表示,他每天都会从这里经过,附近的人行道常年沦为这家快递公司的露天堆场。“平时快递包裹堆满人行道,有的时候甚至要堆到马路上,逼得我们常常‘无路可走’!”
现场整改防回潮
接到市民反映后,徐汇区漕河泾街道城管中队执法队员赶到了现场,在现场查看后要求店家立即整改:将快递收进店内,还路于民。
在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还发现该处不但快递乱堆放,员工的电瓶车也是横七竖八地停放在人行道上。
随后,执法人员与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并加强教育,严禁快递员把快递件堆放在人行道上,同时要求公司对员工的电瓶车做好管理,统一按照划线的地方停放。快递公司负责人承诺整改并表示不会再犯。
为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漕河泾街道城管中队表示会加强对该区域的日常巡查,并安排第三方力量对此处加强监管。同时,街道加强了路面巡查,特别关注该店铺的跨门经营行为,如遇违规将立刻制止。
整治顽疾出三招
跨门经营,和室外无照经营一样,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多年顽疾,既影响行人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又损害市政设施,扰乱市容秩序。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12345市民热线共接到关于跨门经营的投诉约3670余件。
“如果不对跨门经营进行整治,一家摆出门面一点,其他商家也会效仿,结果只能让市容变得一团糟。”徐汇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敏介绍说,“但是,在实际整治过程中,由于执法力量有限,往往是执法人员前脚刚走,后脚商家又开摆,双方就像是在‘躲猫猫’。而且有一些跨门经营者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法人代表非本人,往往拒绝缴纳罚款,造成处罚的困难,影响正常执法。”
跨门经营治理难度大,治理效果难以持久,容易反复,徐汇区城管执法局通过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为“治疗”跨门经营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把跨门营业纳入门责管理范围,对经营场所、经营范围予以明确,对那些空间狭小、环境差等餐饮店铺,停止发放相关证照,是整治工作的基本。
其次,除了加强对沿街商家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以外,还要转变管理模式,由原先单一的城管巡查模式,转变成面上运用网格化视频探头查看,道路上城管机动车巡逻,点上安排第三方人员徒步巡逻等方式。同时,定期开展关于跨门经营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市容状况和季节特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防止各类违法违规情况出现回潮。
“对待屡劝不听的经营者,我们确认其行为违法后,就会作出最严厉的行政处罚,绝不姑息。”徐汇区城管执法人员表示。
本报记者 陆常青
互动平台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新民晚报新闻热线:962555
手机客户端:12345
手机客户端“新民App”
明日预告
9:30-11:30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王惠东
14:00-16:00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
丁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