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未来市”里,描绘着这样一辆神奇的汽车:只要学一分钟,就保证会开。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车里装了自动避撞装置,遇到障碍物时会自动紧急刹车。如今,这辆聪明的神奇汽车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近了。
零排放、零伤亡、零障碍的未来交通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美好愿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大大增强了全面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化时代的到来。而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制高点,也是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重要载体。今年3月,上海发放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昨天大会上又传好消息:现阶段位于嘉定区和临港地区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共计37.2公里。从L1级辅助驾驶系统,到L4级自动化驾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无人驾驶技术进步飞快。
“在园区、机场等特定区域内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未来3至5年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出来。”已开展无人驾驶车辆路测的小马智行首席执行官彭军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守护”我们的出行。今年暑期以来,上海的公交车陆续安装了驾驶员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系统。透过驾驶座前一个看似普通的摄像头,后台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判断驾驶员是否有打电话、疲劳驾驶、吸烟等违规异常状态。有了AI替代人为抽查,监测效率大大提高,行车安全系数也增加不少。
尽管出于安全的考虑,无人驾驶车正式上路还需时日,但是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更高效、有序、安全的未来交通值得期待。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