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迁怒养母
说起10年前的事,黄先生充满内疚,“当年因经常酗酒滋事,殴打妻子。离婚后,生意失败便迁怒于养母,致使老人有家不敢回。”当时与他同住太原路的楼组长孙鸿银多次调解矛盾,还把黄母接到自己家中“避难”。居委会干部丁红喜也多次劝说,但黄并没悔意。
居委干部为母维权
为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孙鸿银和丁红喜不得不陪黄母到街道和有关部门投诉。在街道综合治理、社保等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最终将黄先生告上法庭,帮其养母解除了与他的收养关系,将住房一分为二。
飘泊十年穷困潦倒
拿到判决书后,黄先生感到无地自容,不久将分给他的住房变卖,拿着几万元房款和袋袋户口去外地闯荡。没想到在外飘泊了十来年,用完了卖房的钱,还欠了一笔债。
这十来年里,楼组长孙鸿银不仅为黄先生的养母养老送终,还一直牵挂着黄先生。她和老伴几经周折从上海赶到外地看望他,并带去礼品。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孙鸿银又气又急,既严厉地批评,又想方设法帮他介绍工作。由于他没有住房、户口,没有第二代身份证,任何单位都无法帮他交社保金,不能正式录用。
民警奔波落实户口
去年8月,孙鸿银陪黄先生到居委会求助。现任居委会主任丁红喜听说黄先生身上只有200元生活费,立即通过街道保障科为他申请了500元救助金,并向社区民警竺夏庭反映,争取为他落实户口。
然而,由于黄先生袋袋户口时间过长,加上他8岁就被人收养,早期户口迁移情况讲不清,网上也没信息,所以户口落实处处受阻。民警竺夏庭抽空查资料,走访了湖北路、南京东路、复兴东路小东门等地的派出所,最后通过一个老民警,查到了原始材料,理清黄先生的户口脉络。接着,他又陪黄先生到民政部门和房产交易中心开离婚证明、房产证明等,前后跑了五六个部门,终于落实了户口。
如今,居委会又帮黄先生找到了一份工作。黄先生逢人就说:今后只要社区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做一个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出力。
本报记者 高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