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我们一定要生产、生活一起抓
马文瑞说:“但是,从财力、物力的可能性讲,不能不停建缓建一批。据统计,要把我省现有在建项目全部建成,还需要投资14个亿,从近期国家财力状况来看,一个五年计划也拿不下来。许多项目长期不能竣工,欲速则不达,包袱越背越重,这个教训必须记取。再说,我们相当一些在建项目,放在全省和全国同行业衡量,即使建成投产,也很难转化成效益,进而成为经济优势,有些明显是包袱,却还舍不得放弃,这种盲目发展的现象,就不光是本位主义,简直是愚蠢行为。作为一个地区的一把手,无论干任何事情都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只有从全局出发,都按照需要和可能的原则对待问题,大量不适当的基建项目才能得到真正的清理,基建战线才能真正缩短。工业项目的结构调整目标才能实现。”
在谈到今后续建、新建项目的问题时,马文瑞说:“一定要讲求实实在在的经济效果,无论哪个部门,哪条战线,讲基本建设成绩,不能单看上了多少项目,投资多少,规模多大,主要要看是否多快好省地形成生产能力,真正扩大了再生产,为四化创造了财富,积累了资金。”
在马文瑞的重视督促下,降低了基本建设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其中1979年到1981年停建缓建项目162个,仅1981年比1980年就压缩投资7.18亿元,使基本建设一度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扼制。
但是,就工业内部而言,投资总量中,“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积累过大,消费过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非但没有解决问题,有些行业和领域,仍在蔓延。如1978年,全省基本建设投资中,重工业占56.4%,而轻工业仅占3.8%;积累在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3.1%上升到36%;消费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66.9%下降到64%。这种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严重地影响着陕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马文瑞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79年9月上旬,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筹备期间,马文瑞对省委办公厅起草文件的同志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进行经济建设是统一的,也就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但是,我们过去总是强调‘勒紧裤带搞建设’,而忽视了群众长期忍饥受冻的问题。在特殊困难面前,例如3年自然灾害,再加上‘人祸’,毛主席他老人家带头不吃肉,全国人民都勒紧裤带渡难关,这可以,但不能总是这样呀!长时期不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本身就很成问题,这样你还讲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还讲什么社会主义?如果长期忽视这个问题,日积月累欠账太多。我们这些人,还怎么向群众交代?”
在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马文瑞动情地说:“建国40多年了,陕北老区还有人讨饭,这是丢人的事,是令人痛心的事情呀!如果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不解决,那要我们这些党的干部干什么?我们过去提着脑袋干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贫富悬殊,使人民生活好起来,最后实现共产主义。如果连群众吃饭穿衣的问题都解决不好,我们在全世界面前都交不了账!所以我们一定要生产、生活一起抓。当然,生活要搞好,生产是前提,可是群众在饿肚子,生产怎么能有积极性?这是相辅相成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群众生活的问题,要围绕改善和提高群众生活来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
在以后的工作中,马文瑞领导陕西省委,制定和坚决执行保农业,保轻工;对重工业着重于“整顿、提高、挖潜、改造”的调整方针。投资比例向轻工业倾斜,同时注意加大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投资。从1979年到1983年完成投资10.7亿元,轻工业占全省总投资比重从1978年的5.6%上升到1983年的10.1%,几乎增加了一倍,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重也增加了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