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三公”经费公开要不留死角
纪玉
  纪玉

  从2011年开始,中央各部门每年都会晒出“三公”经费。地方政府也陆续公开了“三公”经费的相关数据。政府在“三公”上花了多少钱、花到了哪里去,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信息公开、阳光财政的步伐,绝不能够停下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这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意味着除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到地方资金中,在具体科目里安排的“三公”经费。只有公开不留死角,才不会给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三公”经费即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如果缺乏严格的规范和到位的监督,就容易为假公济私创造空间,造成公款浪费,滋生腐败。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都是被公众诟病已久的问题。只靠内部监督,毕竟有局限性,来自外部的、社会的、公众的监督,能为压缩“三公”经费提供动力和持续性,因为这关系公众的切身利益。而监督的前提,自然是信息公开。用公开来促进监督、倒逼改革,已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不可否认,不少“三公”经费账本一年比一年做得细,公开的项目更细化、更规范,每年经费压缩的数字也摆在那里。但细看“三公”账本,不清不楚的地方还有不少,不论是总体还是细节,公开的力度和范围仍有待加强。政府收支信息公开,不过才刚刚开始,目前取得的进步实在经不起沾沾自喜。比如,是不是所有“三公”经费都如实、全面地得到了公开?有没有用其他项目来遮掩?又如,数字过于笼统,经费用途过于模糊,缺乏生动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些问题如何得到系统性的解决?公众捧着含糊的数字,自然难以判断这些开支到底合不合理。以往,即使提出疑问,也鲜见相关部门回应。如果公开沦为走过场,就难以体现接受监督的诚意,也难以实现公开的目的。越是模糊的地方,越可能存在监督的死角,阳光照不进这些犄角旮旯,不干净的东西就要滋生。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可谓切中要害。公开既要全面,又要让公众看得明白,便于监督。其实,“三公”经费也不过是政府预决算信息的一部分,只是因为“三公”过高、缺乏约束导致的后果比较直观,才格外受人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把政府的账本清清楚楚地晒给公众看,是更为根本和必需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三公”经费自然就摊开在公众面前,也难以找到藏身之处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康健园/热点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线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三公”经费公开要不留死角
用命换来的感悟
不怪宋祖英
公开是一种民主训练
用完为止
“看病难”加上“看病危”
美国版评论·随笔A08“三公”经费公开要不留死角 2014-03-11 2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