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谈到高危职业,总是想到煤矿工人、拆弹专家、战地记者、特警、消防员等。近日读到一位资深耳鼻喉科医生写的文章,题为《我的高危职业》。其文有言:“前些天接到远嫁他乡的姑妈的电话,她和我拉了拉家常,最后扔出一句:最近医院不太平,新闻上好几个被害的医生都是耳鼻喉科的,你每天病人这么多,要特别当心啊!”
纵观近几年发生的多起恶性伤医案,绝大部分都不是医生本身的过错。以齐齐哈尔市北满特钢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为例。他今年45岁,自从业以来,没有患者对其医德医风问题的投诉。经调阅相关病历调查,未发现孙东涛对齐某某的诊疗过程存在不当之处。这样一位优秀医生的珍贵生命消失在瞬间,是何等不幸!
伤医、杀医行为的流弊所及,令医生的职业光环日渐淡化。不仅医学院校很难招到尖子学生,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30年前有个调查,人们希望选择的职业,医生排在前几位。现在有八成医生不愿自己的子女学医。我有一位朋友是医生,他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我问她愿不愿意报考医疗专业。她答道:“我们全班没有一人愿意做医生。”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做医生。我的很多老同学、老同事,他们的孩子都不学医了。”记者问他的孩子学什么?黄洁夫答道:“她没学医,学了法律。”
这就很可怕了。现在,人们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但值得注意的另一极是:许多医生担心“看病危”。多了一个“看病危”,受害的不仅是医生,更是患者!“看病危”加重看病难。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就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让最优秀的人才呵护生命,是社会珍视人的价值的标志。如果医生竟成高危职业,倘若医护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优秀学生不愿学医,良医锐减,良医束手,国人的健康又如何得到保障?上述那位高年资的耳鼻喉科医生每天要看60多位门诊病人,如果他经常想到姑妈的告诫,“你要特别当心啊”,时刻提防病人会不会拔出拳头或刀子,怎么可能为病人看好病?
伤医、杀医是一种犯罪行为。这种行为,为天理所不容,更为法律和人道所不容。公安部门应当对“医闹”和以暴力干扰医院正常秩序的行为予以界定,依法对“医闹”行为予以坚决取缔和打击。
当前医疗保障水平仍较低,病人看病自费比例较高,遇大病、复杂疾病时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医疗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死亡了(不是医疗事故的死亡),对家属的打击也是巨大的,极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继续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迅速抓紧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