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实验
     
本版列表新闻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的教育
我爱爸爸
  当看见小阳与爸爸第一次紧紧拥抱在一起,父子俩的动作和表情由僵硬、陌生、羞涩变得自然、投入和幸福,我欣慰地意识到,这对父子纠结了十几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 

  小阳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焦虑、仇恨、绝望的情绪写满脸上。十四岁的花季少年,内心本该是阳光、快乐、充满生机的,而小阳却忧伤、冷酷、充满着仇恨。他声嘶力竭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发泄着心中的愤怒,他说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个不共戴天的仇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他控诉从小父亲对待自己的种种暴行,说到伤心处,竟然失控地用双手拼命拉自己的头发。 

  奇怪的是,虽然小阳的表现让人觉得好像他父亲确实做了非人道的事情,但他所说的那些具体事件,却是平常的父亲都容易犯的错误,并没有特别虐待的成分。相反,我们还发现小阳的父亲是个负责任的爸爸,这些年小阳妈妈没有工作,都是父亲辛苦工作在养家。这样的爸爸按理不应该成为儿子仇恨的对象,为何父子关系会变得如此紧张呢? 

  当见到小阳的爸爸妈妈后,问题的原因找到了。原来这对夫妻对于养育孩子有个特别的分工,爸爸负责赚钱养家,而妈妈则负责儿子的全部养育事宜。爸爸本来就是个性格内敛的人,不善言辞,情感木讷,对儿子,他认为只要能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就算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而妈妈作为全职妈妈,她也把儿子的生活、教育事宜全包了,觉得具体养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平时也基本不让爸爸插手儿子的事情。于是,在儿子的成长记忆中,没有一次与爸爸亲热、玩耍的回忆,而这些,是所有的孩子都向往的、不可或缺的对父爱的情感需求。 

  根据弗洛伊德学派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当一个人渴望某样东西而得不到,为了避免心理的痛苦,会启动内心“否定”的防御机制,以拒绝接受或主动放弃来获得心理平衡。因此,从心理层面上分析,小阳是因为从小渴望父亲的爱而不得,内心充满失望和沮丧,在这种缺乏父爱情感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变得敏感而自卑,他渴望父爱却害怕得不到,便以拒绝父亲的行为来保护自己。进入青春期的逆反,让他把这种失望和拒绝演化成对父亲的仇恨,他的内心其实是以发泄对父亲不满的过激行为来表达对长久缺失的父爱深深的渴望! 

  通过咨询,我们帮助小阳和父母看到了问题的根源,指导他们建立起家庭沟通模式,学会互相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与接纳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终于,小阳与父亲重建了父子关系,小阳的过激行为也改变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理财·房产在线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公众服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人才
   第B14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5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16版:人才/留学移民
《达人秀》十大心理吸引法则
我爱爸爸
新民晚报心理/实验B02我爱爸爸 2012-02-08 2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