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苏州河上行
     
本版列表新闻
记者踏访苏州河沿岸各创意园区,发现存在原创力后劲不足等困扰,亟需从“做园区”向“做品牌”转型——~~~
记者踏访苏州河沿岸各创意园区,发现存在原创力后劲不足等困扰,亟需从“做园区”向“做品牌”转型——~~~
记者踏访苏州河沿岸各创意园区,发现存在原创力后劲不足等困扰,亟需从“做园区”向“做品牌”转型——~~~
记者踏访苏州河沿岸各创意园区,发现存在原创力后劲不足等困扰,亟需从“做园区”向“做品牌”转型——~~~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踏访苏州河沿岸各创意园区,发现存在原创力后劲不足等困扰,亟需从“做园区”向“做品牌”转型——
河畔创意园区切勿步入同质化误区
叶薇 张尧 傅卓岑
▲苏州河能否成为一条“创意之河”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由废旧仓库、厂房改建而来的创意园区,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苏州河沿岸。然而,创意园区在发展中遭遇诸多“成长的烦恼”。据统计,园区文化创意产值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不足十分之一。

  近日,记者沿着苏州河,走访了多个园区。改造、转型、升级,沿岸园区正探索新模式,让创意真正依河而生。

  建设招商“摸着石头过河”

  在充满历史斑驳光影的老建筑中,绘画、设计、开发软件,闲暇时到观景平台小坐,看水景,吹清风,对岸绿是绿、红是红,小径曲弯、台阶起伏,好不惬意……在苏州河畔的创意园区,这是很多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写照。

  走进南苏州路1295号,一栋破旧的建筑内别有洞天:一楼是各种精美骨瓷的展示厅,二楼是设计销售中心。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杜月笙的粮仓,解放后成为一家果品公司的仓库,2000年被改造成创意园区。2008年,高端骨瓷品牌“玛戈隆特”的创意总部入驻。

  “刚来时这里很乱,模特经纪、生活用品等跟创意毫不沾边的公司都‘窝’在园区,苏州河边的环境脏、杂。”玛戈隆特骨瓷公司管理人员高颉亲历这几年园区的变迁。

  随着玛戈隆特入驻,一批具有相同客户定位的设计公司也被吸引过来,家居设计公司、豪华汽车设计公司等纷纷在苏州河畔安家。“这是苏州河流进市区的第一个创意园区,也是苏州河畔最早的创意园区,当时人们更看重高楼大厦的商业价值,由老建筑改造而来的创意园区不被认同,该怎么建设、运营、招商,没有人说得清,园区长时间无序经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上海市创意产业服务与展示平台有关负责人评价说。

  现在,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园区的建设发展,吸引上下游设计公司入驻,创意氛围渐浓。“苏州河变清了,两岸也多了很多绿化,许多其他公司与我们合作,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不过,园区周边未完全利用开发,有一侧很杂乱,希望能进一步改造。”高颉坦言。

  突破瓶颈打造创意品牌

  沿苏州河继续走,抵达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区。记者看到,园区内有不少情侣拍照留影,还有不少来自日本、韩国的游客。

  “对公众开放,是M50的特点。园区一层大部分为画廊画室,公众可进去参观。”园区总经理王艺介绍说,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民族纺织生产基地,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春明粗纺厂停产。一些艺术家自发聚集在此,政府适时引导,成立创意园区,主题定位为视觉艺术。为了保持特色,园区始终抓牢主题业态。M50内约75%是画廊和工作室,约20%是各类设计,如平面、产品、服装、建筑,剩余5%是配套餐饮。

  发展至今,M50也遇到瓶颈。“园区起初的发展优势是体量大,当空间无法再延伸时,又该如何发展?我们要使M50成为一个远大于莫干山路50号这片地的概念,从做园区转型到做品牌。”王艺认为,M50的品牌核心价值是“艺术、创意、生活”。园区有个叫做“漫生快活”的展馆内,陈列各种M50品牌开发出来的生活创意产品。如今,创意网、文化艺术中心、小小画家坊等项目都是M50的品牌拓展业务。“我们希望,一个真正有上海特色的创意品牌能从苏州河畔诞生。”

  重在服务助力草根创意

  沿苏州河前行,途经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到达位于澳门路477号的“中华1912”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华1912”前身是中华书局印刷厂,已有百年历史。园区经营方恢复当时的英式建筑风貌,保留旧上海的窗户、阳台样式,吸引了不少年轻“海归”。

  “我们从去年初开始招商,现在入住率已达到70%以上。一开始到这里入驻的往往是‘光杆司令’,没有市场渠道、没有员工、没有资金,大多是一个人带着一个创意,想成就一番事业。园区的特色就是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这些创意生根发芽。”园区负责人王强说。园区为创业者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办公环境,如微型办公室、工作台、两层高的LOFT等,还为初创者建设了人才公寓,紧靠办公楼。

  位于宜昌路751号的E仓创意产业园,位于苏州河的一个拐角处。滨河平台几百平米的弹硌路,安放着几套轱辘造型的木质桌椅,常常有园区的设计师在这里休闲交流。“这里闹中取静,很受外国人欢迎。”园区负责人介绍,有外籍设计人员来园区创业。园区除在租期、租金给予优惠外,多次与街道联系,想方设法注册成“创意设计公司”。几年来,该企业由三个人、一间房起步,发展为二十多人、三间房。

  本报记者  叶薇  实习生  张尧  傅卓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苏州河上行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地产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财市解析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彩票看点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时尚乐活/生活之友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生活之友
   第B21版:好吃周刊
   第B22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23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24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25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2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27版:品牌透视
   第B28版:品牌故事
“一河五区”“一园十馆”绘蓝图
苏州河应成为创意之源
庙会·“小上海”·鸡市场
河畔创意园区切勿步入同质化误区
新民晚报苏州河上行A10河畔创意园区切勿步入同质化误区 2012-02-23 2 2012年02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