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夸他是好哥哥
记者见到子贵时,他正在为开春后的耕种准备农家肥,需要把牲畜的粪便和秸秆、杂草等混合,堆放起来发酵。
12岁,看起来比同龄人还要瘦小,子贵和弟弟难以完成这样的农活,好在还有村里人来帮忙。种地、喂猪、砍柴、做饭,这个内向的孩子做着和村中大人一样的活儿,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爸爸在的时候,子贵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除了种地,家里还养了十几头猪。然而随着爸爸的去世,妈妈的改嫁,兄弟三人开始了独立生活的日子。提起妈妈,子贵一边说不想,一边却突然冲出屋子哭了起来。
好哥哥,这是村里人对子贵的夸奖。姑姑偶尔给他10块、20块的零花钱,他总是留给弟弟。兄弟三人共20多件衣服。有了钱再给弟弟买两件新的,这是子贵的心愿之一。
村民说:“这几个小孩没人管,就和孤儿一样,真的很可怜,他们家里没有劳动力,我们这些邻居也不可能永远帮他们。”
已纳入低保每人每月65元
没人管,但又不是孤儿,这意味着兄弟三人不适合用于国家去年出台的《孤儿救助办法》,不能领到每个月每人600元的补助。在整个布拖县,这样的孩子还有4000多人。
好消息是当地政府去年把他们优先纳入低保对象,每个月每个孩子65元。为了掌握孩子们的家庭状况,更好地帮助他们,布拖县民政局去年还为所有的孤儿和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孩子全部建立了档案,子贵三兄弟的档案也在其中。
65元,按当地价格不过能买二十几斤米。布拖县民政局副局长罗平说,地方政府确实也有难处,作为年财政收入只有5000多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他们现在也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这样的现实困境在凉山州并不仅仅限于布拖县。
像子贵这样的情况,母亲在世,但是已经杳无音信,他就是像孤儿一样的这种境遇,但是他不算孤儿,所以他一个月只能领65元钱。而在政策上,如果你是孤儿一个月就能领600元钱。
说起上学,他忍不住流泪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的《匆匆》,这是12岁的子贵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他总是会时不时地拿出来朗读温习,只不过已经不是在课堂上了。
自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家中就只剩兄弟三人,子贵的大弟弟子力一直在一个专门接收失依儿童的爱心班里读书,而小弟弟只有3岁,时刻需要人照顾,作为哥哥,刚刚念完六年级的子贵选择了辍学。
虽然离开学校是子贵自己的选择,但是当记者和他聊起上学的事儿,他还是忍不住地流泪。子贵说,现在每天干完活,他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看书,墙上挂着的这个小书包就是他的,里面一直装着他的课本。
从子贵家出来,走路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他原来的小学。
记者:子贵,你原来是坐第几排?吉地子贵:第一(排)。
记者:如果说现在让你来读书的话,你读不读?
吉地子贵:弟弟没有人带,现在不读。
对于子贵来说,因为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只要他回学校报名,随时都可以重新上学。但学校几次劝说他回来读书,孩子都没有同意。
在家里堆放柴火的阁楼上,有子贵用粉笔写的字,那是一首他最喜欢的歌。“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3月份布拖县里建的福利院就要启动了,挨村筛查确定救助对象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子贵兄弟三人虽然不是孤儿,但年幼的弟弟也有希望被福利院接收照料,子贵也有可能重返学校读书了。
布拖县民政局副局长罗平:我们福利院总共只有150个床位,目前我们设计有100个五保老人,有50个孤儿的床位。
记者:跟4000多(失依儿童)比?
罗平:县上有一些初步的想法,就是想把所有的失依儿童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县上也对这个进行了规划,资金缺口确实很大,我们县委政府也在通过其他的渠道在筹措资金。
据央视新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