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一个人一天五六小时倾听来访者的投诉,一年一二百天接受他人的抱怨,这样的活一干就是五六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你做得到么?扪心自问,我们都很难做到。在市信访办蹲点的日子里,我们了解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矛盾,看到了中国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落差,同时,也亲身感受了一批信访干部的勇于担当,看到了他们在一种很不舒服状态下的包容、负责、化解。在历史的长河中,信访办工作也许只是阶段性的,但信访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则体现了一个为民执政的政党、政府与人民的平等关系,服务关系,这是长远的,也是根本的。
从访民角度多想想
新春刚过,我们再次来到市信访办接待大厅。
每周一、三、五是接待日,大厅里就像候诊室,来访者先排队登记领号,再按顺序进入一间间接待室。一个投诉问题一次最多五人,谁是主体发言,登记时就已写明,其他人可作补充。我们去看了几次,访民一般都能遵守规则。接待员穿着整洁,态度和蔼,打开电脑就知道来访者是初访还是重访,以及投诉的内容等等,桌上放着本人的工号牌。
“206、206!”我们在大厅时就听见许多访民这样叫唤着,开始不知他们叫谁,后来一位中年妇女笑呵呵地高叫一声:“206来咯!”立即拥上一群人,拉着陪我们的凌处长问:“206,侬今天哪能来了,交关辰光呒没看到侬啦!”一会儿,又有几个人围过来,说:“206,阿拉的事体还没解决,侬要帮阿拉讲讲闲话,阿拉相信侬。”我们从大厅一路走来,“206”的招呼声没有停过,那份熟悉、亲热劲比现在的兄弟姐妹都有过之无不及。
原来,凌处长从部队转业当了8年信访接待员,他的工号就是206。当我们问他访民们为什么对你这么亲热?他摇着头笑笑说:“其实也没什么,他们许多人都是弱势群体,从访民的角度多想想,能帮的尽量帮帮,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主动跨前敢担当
信访工作处于社会矛盾交汇的风口浪尖,不少矛盾往往因责任主体推诿扯皮,损害了群众的权益。长期在接访大厅“第一线”工作的市信访干部姚洪彬,对信访工作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每遇棘手难题,他总是主动跨前,勇于担当。
谢某系安徽来沪务工者,其所在的私营企业要求她去医院体检,回家途中遭遇车祸意外身亡。载她的摩托车车主陆某系无证驾驶。当时他为了避闪窜出的一条流浪狗导致翻车。事发第二天,谢家男女老少二十多人赶到上海,在市政府东门外呼天抢地。其中一位八旬老太进入接待室后横躺在候访大厅,并高呼不赔90万不罢休。之后,他们甚至带着被子准备在候访大厅安营扎寨。为妥善处理,姚洪彬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协调化解矛盾的重任。
首先是深入了解事故责任与赔偿认定。这起事件情况复杂,涉及工伤认定、交通肇事罪认定等多项争议。为此,姚洪彬利用休息时间,多次走访当地派出所进行核实,力图还原事件真相;他还翻阅大量法律文献及政策规定、研读众多类似案件,为矛盾的协调处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转A8版) (上接第1版)
其次是耐心做好死者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同时纠正他们的过分索赔心理。只要对方来访,姚洪彬总是立刻奔赴现场进行疏导。有几次他已在家吃晚饭,但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火速赶去,毫无怨言。由于受害人家属文化程度低、沟通理解困难,每次接待至少需要花上二三个小时,也鲜有进展。但姚洪彬总是极尽耐心,用各种方式反复向家属释法明理。
最后是尽力做好私营业主的思想工作,解决上访人的实际困难。虽然谢家的赔偿心理已趋于理性,但落实赔偿款项依然难度重重。一方面,摩托车司机无赔偿能力;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这笔款对他们而言绝非小数。更何况,事故的工伤认定存在争议,企业的赔偿责任尚不明确。面对难题,姚洪彬努力说服私营业主以大局为重,希望对方从人道主义角度作出让步。几番沟通下,对方终于同意支付合理的补偿款。
面对来访群众的无端指责和过激行为,姚洪彬总能很好地掌控局面,把握接待分寸;面对责任单位的推诿扯皮和推卸责任,姚洪彬总能法理结合,为上访群众的利益据理力争。有人说他傻,没必要把什么活都往自己身上揽,但他从不反驳,因为他心中自有一杆秤;有人嫌他烦,老是给相关单位找麻烦,但他从不退缩,因为他深知信访干部肩负的责任。从2010年以来,姚洪彬协调化解了28件因死亡引发家属上访的疑难矛盾,其中,时间最长的一起医患纠纷已有10年之久。
领导不能与群众顶牛
与信访干部相处,我们能感到与别的部门和干部相比,他们的工作更艰苦、更清贫,经常看到他们双眉紧皱,心里似装着沉甸甸的东西。市信访办主任张示明告诉我们:当前访民的诉求不少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矛盾,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因极少数干部群众观念不够强,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作风不够深入等,造成与群众对立的现象。比如,有一位信访者的诉求并不难解决,但单位就是拖着,后信访办同志深入了解,原来就因为该信访者曾写过单位领导的举报信。张示明主任说:写举报信是公民的权利,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怎么能与群众顶牛?还有些企业改制中的矛盾,有的新来的领导把责任往老领导身上一推了之,而不是深入了解情况,努力去寻找化解矛盾的办法,人为地造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不满。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一定要去解决。
在接访大厅203接待室,我们与接待员一起接待访民,个别访民情绪激动,态度粗暴,但接待员始终和言相劝,情理备至,告别时,访民们又总是再三道谢。当日接待结束后,他吐出长长一口烟对我们说:老百姓常把我们当出气筒,但你得忍着,想想他们来这里不就是对政府的信任么?信访办就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窗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