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名?”
“……”
“出生年月?”
“……”
“籍贯?”
“……”
“你因何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
“除了这起案子,你还做过什么?”
“……”
沉默,一连串的沉默。这是普陀公安分局审理办民警与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第一次较量。
去年5月17日,李某因入室盗窃未遂被抓。从派出所移送审理办前,他交代了7起案件。没想到,当民警再次提审时,他竟然将所有的供述全部推翻,面对民警的提问,一言不发。
民警问他为何翻供时,他说:“我交代一起,你们就要问还有没有另一起,这是个无底洞。你们会打心理战,我也会,我没做过,一个也没有。”李某冷笑。
犯罪嫌疑人如此嚣张,因为他很有“资历”。李某是一个曾5次服刑的“老官司”,最早被少教时,年仅十多岁。多年来,李某出入审讯室如家常便饭,他习惯了与公安机关“斗法”,抗审能力极强,加上他身患重病,对人生失去信心,索性破罐子破摔,在他心里,“你们拿我没办法”。
第一把“钥匙”
去年6月,案件审讯重任被交给了普陀公安分局审理办民警杨海峰。
杨海峰的上级曾经这样评价:在审讯室里,发脾气光火、拍台子,说明你没本事,杨海峰审讯,从没红过脸,但却能啃下一般人啃不下的“硬骨头”。
第一次提审李某,杨海峰根本没有谈案子,甚至没有做笔录。他就像一个“八卦”的好事者,以一种聊天的方式,开始了长达259天的交谈。
杨海峰问:“我看了材料,你十几岁开始‘吃官司’,这么多年一直被判刑,现在又患了这么重的病,你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也是后悔的吧。”李某仍是没有回答。
于是,杨海峰又问了另一个问题:“你少教时还很小,刚上初中,按说小孩子有了教训,总会有点怕的,为啥你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李某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他沉默了很久,嘴动了一下。看起来这个问题,对他有所触动,他很想回答。
杨海峰没有催促,一直耐心地等待。长时间的沉默后,李某一直盯着审讯台的眼睛抬了起来。他看着杨海峰,说了一段话:“第一趟‘吃官司’的辰光,讲得不好听点,看守所把我关了2个月,如果就把我放出去,不让我继续把这个官司‘吃’下去,或许我就会改好了。因为,一个完整的官司‘吃’下来,一个过程走下来,我发现,也不过就这样子,一下子‘皮’掉了……”
“也就是说,缺少一种正确的引导?”杨海峰问。
李某点头:“以前的改造,只不过是关在里面,接受不了多少教育,反而接触反面的东西多。这个人进来,是偷的,那个人进来,是抢的……”
就这样,从成长经历谈起,聊人生,聊家庭,李某渐渐放松了戒备,开始享受这种谈话。可能这么多年来,一个人孤独地游荡在社会上,吸毒、盗窃、入狱、出狱,却始终没有遇到可以静下来说话的人。
在与李某的交谈中,杨海峰发现了一个细节。李某有一个13岁的儿子,每当说起儿子,李某总是叹息,欲言又止。
“我听说你儿子刚刚上初中,你当初进少教所也就他这个年纪吧。”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剥开了李某坚实的“外壳”。他眼圈发红,说话也缓慢起来。李某告诉杨海峰,自己被抓时,托一个女朋友照顾儿子,但以前跟他的那些女朋友,每次他一被关进去人就跑了,现在这个不知道还在不在照顾他的儿子,他很担心。
“我没上完初中就辍学,就是因为从小没有父母管。儿子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我真怕……”李某越说声音越低沉,抬起的头又低了下去。
一个人就像一把锁,总有一把开锁的钥匙,杨海峰知道,李某是一个重亲情的人,打开他的“钥匙”,就是他的儿子。
第二把“钥匙”
杨海峰及时和领导作了汇报。审理办研究后决定,从教育感化和人性关怀的角度,安排民警上门找到李某儿子就读的学校。
在民警的努力下,校方非常支持,减免了李某儿子的学杂费和午餐费。审理办领导号召大家一起捐款,为李某儿子解决了日常住宿和生活困难,审理办党支部也与李某的儿子结对,承诺一直资助他完成学业。
当这个消息被带进审讯室时,李某的泪水夺眶而出,心头的坚冰终于开始融化,交代了第一起案件的作案经过。
此后的审讯过程,随着李某的情绪而起伏。他有时很配合,先后交代了11起案件,有时却莫名其妙出尔反尔。大家对此感到很头痛,但找不出好的办法。
杨海峰却从审讯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发现了隐藏的奥秘:每一次审讯过程中,有民警或社保队员进来,随意看他一眼,李某的情绪就会发生反复,不像原先那么配合。
杨海峰猜想,李某是一个心思敏感、自尊心很强的犯罪嫌疑人。这种自尊,其实是因为极度的自卑所引起的,别人不经意的眼神,在他眼中可能就有另外的含义,产生“他们用眼角瞟我,瞧不起我”等负面情绪。
在多次的观察证实后,杨海峰找到了第二把“钥匙”——人格对等:在审理过程中,给予李某必要的尊重,更加关心他的身体,顾及他的感受,尽量满足他的合理需求,不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对话。
同时,在父子见面时,杨海峰也在一旁正面引导,在孩子心目中尽力树立起李某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的父亲形象。最终,孩子的包容与原谅使李某的心理防线彻底被突破,不但对之前交代的11起案件供认不讳,更是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彻底交代了所有罪行。
这一交代,把所有的承办民警都吓了一跳:230多起!
在交代到70多起的时候,杨海峰坐不住了。会不会是犯罪嫌疑人在胡说八道?李某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记性,他是如何区分每一起案件的?杨海峰与同事一边审讯,一边查证,回访被害人,先后押解犯罪嫌疑人辨认现场200余处,制作辨认笔录400余份。目前,此案已经查证案件115起,剩下的仍在继续查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