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炉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以熏香的器具,汉代刘向在《香炉铭》中言:“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仿若可见,袅袅青烟,悠悠升冉,香气弥漫四野,藏不住的幽思漫溢而出。熏炉的造型多样,精巧古朴并存其中。
香在古代除了有清洁空气,祛除邪气和污秽的功用外,还有熏衣、驱蚊及供祀神灵等,在香的所有功能中,燃香读书及敬神最为今人知晓。古人燃香读书,是为了使房内空气清新,便于刺激精神,有益于理解和记忆,免致懈怠。每当香料在熏炉中燃焚时,只见青烟由盖孔袅袅上升,香气四溢,如通神明,实在是大慰平生。“红袖添香夜读书”飘渺与灵动的烟雾幻化成缕缕情思,撩动着文人雅士的亘古情怀,故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熏炉不仅以其出色的技艺在工艺史上飘出缕缕清香,不经意间留下馨香,而且其独特的韵味也潜入了文人雅士的诗句词曲中,袁枚有诗赞道:“寒夜读书忘却眠,”。”欧阳炯《浣溪沙》词云:“落紫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这也成为人们享受性灵生活的一部分,更加增添了熏香沁人心脾的魅力。至于李清照《醉花阴》词中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的名句,更体现熏炉在文化人心中的地位。“瑞脑”即龙脑,是一种可燃的香料,“金兽”则是兽形的铜炉。
我收藏的这个清仿明代的铜狮纽双耳四足熏炉,为青铜器造型,四足鼎,高23厘米,宽25厘米,周身饰饕餮纹,双兽耳,造型奇特,盖面镂空,盖上立狮子绣球为纽,狮子造型憨态可掬,威猛却不凶恶,工艺精细考究,别具韵味。炉底铸刻“大明宣德年制”款识,为清仿宣德炉精品。
在我纵览书籍品味古人的悲欢离合时,轻轻地打开这只300多年前的熏炉,房间内顿时充满了幽幽的清香,令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