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惊蛰已进入仲春,虽未完全转暖,但已是桃花红、梨花白、鸟高飞的时节,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前后,天气转暖,春雷响动,昆虫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天,人们常感困乏无力、昏沉欲睡,称为“春困”,这是季节变化引发的正常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舒张,所需的血液供应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相对减少,故出现“春困”。初春阳气渐生,但阴寒未尽,气候变化大,人们又提出“春捂”防病,在惊蛰期间应如此。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易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时节。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在这一节气易暴发,人们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
饮食调养方面,以“春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时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食物以养脾,也可熬大枣粥、山药粥食用。
本报记者 刘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