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被否认的“囤地”
李嘉诚目前又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和黄未囤地。但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姚家园地块由和记黄埔于2001年取得,约定开工时间为2005年,竣工时间为2006年。但目前,该项目仍处于二期施工阶段。
从拿地到二期竣工经历11年的时间,但和黄相关负责人还是否认了囤地的说法。
开发进度缓慢似乎是李嘉诚旗下地产开发企业的一大特点,不仅北京,和黄在上海亦不止一例。此前就有媒体报道,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2000年至2008年年报中披露的上海项目中,多个项目从地块取得到上市销售的时间长达6年以上。
而最让人深感神秘的莫过于和黄周浦项目。该地块曾经一度出现在一份闲置土地名单中,彼时人们才知道“上海明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周浦地块”背后真正的拥着者是和记黄埔。
据了解,该地块最先出现在和记黄埔2008年年报中。而笔者也在和记黄埔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关于该项目的简要介绍---“占地面积约26.3万平方米,项目包括33.4万平方米的住宅,500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以及一所幼儿园。”
目前,这块被称为御沁园的项目已经开工,开工日期显示为2011年4月22日,而这一时间距离2008年,已经过去了三年。
着重土地储备
尽管早已进入上海市场,但是和黄的房产项目却鲜有面市。如今在上海,其在售项目也并不多。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和黄仅靠四季雅苑售出9套,以及御翠园的1套来支撑销量,总计销售金额不过1.67亿元左右。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情况也大抵如此。网上房地产显示,目前和黄在售项目御涛园自去年8月售出一套后,便再无人问津。
但对于这样的销售业绩,和黄似乎并不介怀。其2011年半年报还显示,集团当时所占土地储备可发展成共约1089万平方米以住宅为主的物业,其中97%都在内地。似乎对于和黄而言,土地储备比项目开发要来得重要。
“和记黄埔在内地市场,屡屡通过土地升值而受益丰厚。”曾有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以北京姚家园项目为例,据资料显示,该项目一期在2005年11月开盘,时隔6年,二期在2011年11月再度推出。截至2月末的三个月时间里,该项目二期共售出270套,而成交均价也从2005年的9000元/平方米一路涨至2.8-2.9万元/平方米。
除了销售价格的急升,项目土地的增值也让这类企业受益匪浅。
地价下滑固有模式有风险
如今,面临着楼市调控,楼市进入“下半场”,土地市场价值有了下滑的风险,以前那种靠土地升值而获取丰厚利润的机会或许不再有。而固守如此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2010年末赵巷17号地块出让时,即使有金地、龙湖、万科、中海、绿地等众多品牌房企参与其中,但最终,和记黄埔还是以16.2亿元的出价拔得头筹。这个价格折算楼板价达到21436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191.5%,超出之前金地拍下赵巷10号地块时的地王单价50%左右,新的赵巷单价地王诞生。但这却是“赵巷最后的地王”。
在该地块出让一年后,对于何时开工、做何项目等,人们只能在和黄的官网上,看到寥寥数言:“项目位于上海青浦赵巷镇区,占地面积超过74000平方米,预计将发展为大型豪华住宅及商业项目。”
时间来到2011年年末,上海赵巷16号地块以14.087亿元的底价拍卖,折合楼板价仅为9559元/平方米,与一年前和黄所拿赵巷17号地王的21436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相比,地价水平相当于缩水55%。人们纷纷预测,赵巷16号地块价格下调,或将直接影响昔日“地王”的盈利空间。
近来有消息称,李嘉诚承认上海赵巷16号地块也为其集团购入,从和黄此次神秘的低价进货、以拉低成本之举可看出,对于赵巷17号地王,和黄似乎并没有十足把握。但问题是,这样的救急能有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