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扩张下危机四伏
近期爆出的“纸装修门”,是指深圳万科第五园六期的业主,发现附带楼盘赠送的“精装修”的衣柜和鞋柜出现了大范围发霉。拆下后发现柜板非常薄,业主怀疑此前万科许诺的“精装修”成“纸装修”。
尽管万科已经否认发霉面板是纸板,但万科总裁郁亮也坦承,“部分装修确实存在一定质量问题。”
而之前的“地板门”,虽然之后大部分楼盘的地板被称合格,但佛山万科新城湾畔7号楼出现的安信实木复合地板甲醛超标,却显示“毒地板”事件并非完全子虚乌有。
“过去几年万科总共推出了4.4万多套装修房,这个量在全国各开发商中最大。”这一条被视为近期万科屡陷质量门的重要原因。
因为量大一定问题多,这样解释质量事件,道理并不充分。但如果对于万科的发展有所探究,就不难发现,危机也许在很长时间就已经存在。
从2004年到2010年,从几十亿的销售额到销售额破千亿,万科仅用了6年。大量拿地、快速开工、标准化复制的模式让万科在规模导向中节节攀升。但伴随着规模的日益扩大,万科的房屋质量问题也一再见诸报端。
对这种拼抢式的发展,王石甚至在2010年曾出言警告,“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
高周转的“快跑”模式在房地产行业粗放时代超速发展的同时,留下的是品质的“后患”,带来的是诸多管理“黑洞”。
调控中是非不断
自去年下半年起,房地产市场就被笼罩在“库存高企”、“资金链紧绷”的氛围之中;年初,万科“质量门”便爆发。
这两种现象之间却不无联系。调控下,只着眼于房价收益的投资性资金离场,而原本被忽略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万科被视作范本的高周转模式也在这场质量风暴中开始显现出种种隐患。
在过去房地产市场粗放经营、泥沙俱下的时代,房地产市场几乎“一涨遮百丑”。“无论企业做出怎样的产品,能买到房,就意味着无限的升值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屋本身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会被未来的升值预期所掩盖。”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可当房价一旦回归理性,投资资金的外溢,使房地产真正成为满足居住需求,房屋质量问题便如真相般被揭开。而这也就是万科在调控下,质量门频繁出现的原因。
去年笔者就曾经就万科的精装修房请教一位监理,该监理在看完位于浦东的万科某精装楼盘后表示,其装修成本与所报成本难免有差距。
万科光环渐行渐远
众多楼盘“质量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此前楼市野蛮生长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其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深入和房地产暴利时代的终结,集中爆发。而万科的光环也在一次次的质量事件中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在节目中,深圳业主的遭遇实在让我们以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为耻。如果深圳万科金色领域这样的房子都没有质量问题,那么我们大家都可以回家歇着了。”微博上,北京中投联达董事长杨少锋如此留言。
而更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上表达着对于万科的愤怒和失望。
与接二连三的“质量门”相连的是,万科发布的3月销售公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金额310.7亿元。该数据同比下滑12.5%,这是万科6年来第一季度销售金额首次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