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 强者恒强
由于私募基金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市场集中度还不高,但大私募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52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总规模为1420亿元,而星石、重阳、朱雀三大私募合计规模约180亿元,占据阳光私募总体规模的12.67%,是前十大私募总规模的四成,实力堪比中型的公募基金公司。
据了解,三大私募都已经构建了堪比公募的投资研究团队,目前星石投资拥有近20人的投研团队,基金经理人数达到6人;重阳、朱雀的投研团队也基本相当。为了团队稳定,三大私募都不约而同采用 “合伙人制”,先于公募基金对基金经理和公司骨干实行股权激励。如今星石等三大私募,早已经摆脱了凭借个别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的小作坊的模式,而是按照高盛等外资大行的模式打造本土私募。
行业拐点 赢家通吃
据中信证券私募研究报告预测,私募行业经过近三年的高速发展,在市场行情惨淡不利于发行、信托账户资源日益稀缺、投资者偏好转向稳健类产品的多重挤压下,私募规模增速临近拐点。业内人士称,私募行业在未来将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大私募集中。
据国内一位私人银行负责人介绍,“在私募业绩好的时候,客户主要看挣钱多少选产品;在私募业绩变差的时候,客户主要看私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投研团队强弱来决定是否赎回。”而私募排排网的统计也显示,2011年清盘的56只非结构化私募产品都是规模较小的私募。
德意志银行负责人表示:“相比之下,投资者更加信赖经验丰富的对冲基金公司”。而国内私人银行负责人也认为,由于私募产品收取20%的业绩提成,私募客户都是高净值客户,因此客户有动力、有能力根据私募管理人的实力不断调整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