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当年一部《金枝欲孽》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职场菜鸟勾心斗角、结党克敌的职场圣经。后来,各种宫斗戏层出不穷,更有直接取名“宫心计”,摆明了要做职场教科书,收视率果然亦不俗。
时下热播的《甄嬛传》不能免俗,竟也被观众们解读成为一部“甄嬛升职记”,不知是否出乎制片方预料?记得当初主创人员巡回宣传时,可是把它作为一部“正剧”隆重推出的呀。对于这无心插柳得来的热闹口碑,恐怕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古今中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等同职场,混江湖和混职场,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看完“甄嬛成长记”,职场女性们便也有了各自的“成长计”。
去年底至今,电视屏幕集体上演一出大戏:《那些年,四爷追过的女孩》。好事者不仅把《宫1》《宫2》《步步惊心》《甄嬛传》等与“四爷”雍正帝有关的电视剧来了个混编大串联,连《环珠格格》也被拉了进来,来了个“谁是最厉害女主角”的大决选。结论是,钮钴禄怜儿与甄嬛实为一人,她是一众“女孩”中的最大赢家——《环珠格格》中的太后其实正是甄嬛。《宫2》《甄嬛传》《还珠格格》三部戏便是分别讲述怜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古代灰姑娘奋斗三部曲”。
甄嬛不仅在剧中成为胜者,在观众心目中也获得了一边倒的支持,因为这位“通关女王”连“头发丝里都是心机”。其他几位女主角则各有缺点:晴川有小聪明但没大智慧,注定会成为后宫争斗牺牲品;若曦聪明又懂得明哲保身,但太重情重义,又有自虐倾向,没多久就会败阵;只有甄嬛,美貌与智慧并重,为了家族门楣,擅争宠,敢厮杀,且有良好生育条件——在职场中,可理解为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先天条件,可别小看身体条件,如果正赶上提拔的时候,你不幸生病住院,那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后来居上,还能怎么办呢?
据演员孙俪自己说,虽然甄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她却宁愿在片尾让她死去,而不是做一个28岁便没了七情六欲的尊贵太后。然而,观众们显然不在意甄嬛幸福与否,大家需要的更多是有关如何把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一个个挑落下马的教材。每一句语带双关的暗示,每一个步步为营的圈套,每一次推拉切削的计谋,都成了观众的金科玉律。
我不敢判断,人们集体学习宫斗戏,是否是社会的一种病态。但至少可以说,这恐怕不是一种健康倾向——为什么,看了《奋斗》,我们只能默默伤感于正逐渐逝去的美好情怀,“宫斗”却令人心驰神往、跃跃欲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