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我们老两口随旅行社圆了向往已久的欧洲旅游之梦。
我俩是“老三届”,高中学的是俄语,其他外语一句不会。老伴行前做了功课,通过网络把几十个可能会用到的单词,诸如“迷路”“电话”“导游”“超市”“厕所”等,分别用法、意、英、德文打印成一览式的对照表,随身携带。我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境外跟团游,只要不脱离大部队,语言不重要。老伴说“以防万一吧”。
这“万一”还真给碰上了。那天游毕戛纳赶到尼斯,已是下午5点,全团40余人在导游的带领下,赴尼斯火车站附近的中餐馆吃晚饭。突然,平时干旱少雨(全年雨天不到二十天)、已3个月无雨的尼斯,竟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正值法国下班高峰,滂沱大雨袭得路人乱作一团。我俩撑伞埋头直冲,到一个五岔路口停下一看,不见了团队。问,无处问;找,无处找;手机又没开通国际漫游。焦急中,想起了口袋里“对照表”。于是到路边商店比划着找电话联系导游,但店里的人都摇头,表示没电话。大半小时过去了,又慌又饿。突然急中生智——沿原路回停车场找驾驶员!找到车,驾驶员正在车中休息。我们指着“对照表”中的“迷路”“吃饭”等法语单词,他一下就明白了,锁上车门,冒着大雨,把我们送到就餐的地方。团队饭已近尾声,我俩就剩饭剩菜将就了一顿。
还有一次也用到了“对照表”。友人托带维生素泡腾片,行程上的购物店都没有,老伴拿出表上标的德文问询,找到附近超市,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