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 无法割舍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是一个标准的80后。大三时她开始起笔写小说《甄嬛传》,如今,该小说销售总量已经超过150万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结集再版;电视剧《甄嬛传》更是连连摘得登上收视率榜首,掀起又一轮“后宫热”。图书与电视剧,就像是流潋紫两个都无法割舍的孩子,对于在两个领域同时获得成功,她频呼意外,“后宫热是之前写作时并没有预料到的,但郑晓龙是我很欣赏的一位金牌导演,加上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大牌倾情出演,才有这样制作水准精良、演技精湛的电视剧集,反过来助推图书的畅销。不过,我本人仍然坚守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安安分分当着我的‘吴老师’。”据说,有学生在上课时偷看她的作品,她还是会不留情面地没收,告诫学生以学为重,整肃课堂纪律。
选择清朝 考虑再三
从原著小说的架空朝代,到电视剧中改为清朝雍正年间的故事,不少小说迷也在意外之余颇有争议。流潋紫解释道:“电视剧需要有个朝代来落实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在构思剧本的时候,我准备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唐朝宪宗时代,一个则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清朝雍正时期。最终考虑再三,选择了清朝,也是因为清朝是封建制度的巅峰时期,对女性人性的压抑也到了极端。相比一些昏君一味以个人喜好宠幸或冷落妃嫔,像雍正这样的明君也更需要权衡政务与家事的关系,带着种种复杂因素的后宫故事更有看头,也更能体现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不狗血、不穿越、不夸张、不雷人,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人物都规规矩矩、自然端庄,语言对白也颇有古典韵味,无论是雍正与甄嬛的誓言“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还是甄嬛和果郡王的诗词传情,都有着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都可谓是最地道、最真实的传统文化,宫廷文化。电视剧虽然坐实了朝代,但是忠实地体现了小说的这些特征和优点,正是这些典雅隽永的地方让读者和观众耳目一新,为之倾倒。香港演员蔡少芬多次强调,这是她台词背得最辛苦的一出戏。
历史细节 尽量讲究
如今的很多古装剧不通晓古典礼仪,难让观众入戏。流潋紫认为,讲究礼仪是对艺术负责任,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历史本来就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电视剧能做到的是‘尊重历史’而非‘还原历史’,虽然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但像女孩子穿着睡衣在宫廷内跑来跑去谈恋爱这样的事情,不会在《甄嬛传》中发生。剧中人物的衣食住行,我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尽量遵照当时的细节。”据悉,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称谓、礼仪、规矩都请专业礼仪专家指导,剧中的很多地方都颇为考究。流潋紫举了个例子:“很多电视剧里,侍女陪夜都是打个地铺,其实应该是抱着膝盖坐在边上随时听候召唤,这些细节我们也比较注意。”
“懒懒散散” 拜师写剧
流潋紫说:“2007年上半年小说的前三本出版,2007年下半年郑晓龙导演辗转找到我,希望购买电视剧改编权。”《甄嬛传》是流潋紫第一次当编剧,谈及初涉这个领域的开端,她透露:“我多次前往北京和郑晓龙导演研讨剧本,开始学着做剧本,这一写就是一年半,那时郑导笑称我可算是他的关门弟子了。虽然在口头上从没有叫他一声师傅,但我早已视他为导师了。”
如今,《甄嬛传》落下帷幕,虽然外界仍争议纷纷,但流潋紫已试着一一放下。“我是个懒散的人,5年时间只干了《甄嬛传》这一件事——包括写小说,改剧本,也包括成天泡在剧场里。我对剧中的人物注入了很深的感情,蔡少芬一直是我非常喜爱的演员,孙俪的演绎则让我惊艳,尤其是后期她回宫后的浓妆与凌厉眼神,当然我也同情陵容与华妃,喜欢眉庄。”
本报记者 乐梦融
【相关链接】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浙江湖州人,1984年生。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教于杭州江南实验中学。文学学士,杭州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