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间枯荣
张涤生
  张涤生

  清晨时分,我从梦中醒来,抬头看看床头小钟,才到4:30。窗外曙色微明,将亮未亮,我在朦胧间记起方才的梦境:我刚做完一个手术,一边脱去橡皮手套,一边走下手术台,心中充溢着欣慰和自豪……可惜正当此时,美梦戛然而止——我醒了,而且再难续梦。 

  细看我这双手,实在是事业的“福将”。自1941年我从医科大学毕业,直到2010年我正式挥别手术台,伴我奋斗了七十年之久。经手的病人中,有牙牙学语的幼儿,也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总数何止千万。人家总夸我“手巧”,我却自认“心灵”,好在两者结合,顺利完成了“历史使命”。 

  我想,做这样的梦,也许是对外科生涯还有些眷恋吧!毕竟做了一辈子,有些东西已经深埋在潜意识当中,不自觉还会时时泛起,像是从灵魂深处迸出的泡泡,有着流离的光影,想要抓住却又无迹可寻。 

  事实上,步入老年,我这双手虽然“闲置”,却给我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最近2月来,我因老年病间断住院治疗。某日,我刚刚返家“休息”,中午如厕后正在向卫生间外走去,突然感到双手发麻,低头一看,手正在褪去血色,渐趋苍白。此时,作为一名老医生,我并不紧张,因为我仍然意识清醒,而且可以握拳开掌,活动自如。我判断这只是局部功能失调,不碍什么大事。于是,我叫来家中的阿姨,让她扶住我,然后继续观察双手。只见它的色泽从灰白到苍白,最后十指末节指蹼变成了可怖的“尸白”。“尸白”仅持续了一两分钟,手又缓慢变得苍白,并略现正常肤色。短短几分钟内,我竟是目睹了一幕奇异的生命色调复苏过程! 

  虽然我已经90多岁,生活起居如常,双手仍然活动自如,书写便捷,只是不能够再派手术的用途而已。人生“满月难得,微缺常有”——我还是幸运和幸福的。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复外科专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阳光天地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世界别处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手间枯荣
我的老同学张松林
悲伤的“电影诗人”
清晨的伏尔塔瓦河
紫藤游鱼图
遐迩集
行走在佳木斯路上
文与笔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手间枯荣 2012-05-22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