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样,吃饭前丁强总要将桌上的三菜一汤和饭搛一些到饭盒里,这是带给妻子素芬吃的。他们夫妻俩在商业广场租了个店铺做婴幼儿用品生意。其实,晚饭时段生意兴隆,老板此时离开店堂是大忌,但丁强再三斟酌思虑还是下决心抽身回家陪妈妈吃顿饭,让妻子顶班。
扣好饭盒,一抬头丁强发觉妈妈又走开了,顺着自来水龙头的流水声,丁强把妈妈从厨房拉回桌旁,娘儿俩一起坐下来吃。
“来,大排一人一块。”丁强将葱烤大排搛到妈的碗里。而妈却推让着要儿子多吃一块,儿子当然不肯。娘儿俩一边说着话一边吃着,这家的氛围显得蛮有腔调了。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炉灶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餐桌是家庭和睦的伊甸园。丁强觉得这话蛮有道理。
五年前,丁强大学毕业后决定自己创业。忙碌和艰辛使他无暇顾及爸妈,直到半年前爸因病去世,虽然他把妈接到自己小家去住,但老人只住了三天就不干了,“这二十几层高楼里只听电梯响,难得见到一个人影,闷得心直慌。”于是他只能每星期回家看妈一次。面对形影孤单的妈妈,他却发觉自己说来说去总是这么几句永远正确的废话,什么你年纪大了身体要保重啊,想吃啥告诉我我来买,等等。直到上个月,他路过回来妈不在家,他在厨房里偶然看到两碗似曾相识的菜:干煎带鱼,这油煎的鱼块,有两块已显露出淡绿色的霉斑;而那碗黄芽菜烂糊肉丝,勾芡过的汤汁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酸味。面对这两碗剩菜,他的眼睛湿润了,妈一个人在这样过日子。一个儿子失责的内疚感深深灼痛着他的心。
正在这时,妈回来了,一见这场面什么都明白了,她立即将两碗菜倒进了垃圾桶,“真要命,放了一星期忘记啦。”妈摇摇头,“我一个人能吃多少,不买没吃买了吃不光,现在上菜场想买三两半斤的谁肯呀,上次烧碗红烧肉我吃了半个月还没吃光。不过一个人也简单,饿了吃只馒头几块饼干也能对付过去。”
也许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丁强沉默地告别了妈妈。整整沉思了三天,他决定每天回家陪妈妈吃饭。夫妻俩分了工,早晨妻子去买菜然后送去,傍晚则由他回家陪妈妈吃饭,顺便将妻子的饭菜带回商店。同时丁强还请好了钟点工,每天下午帮妈洗菜拣菜,掌勺当然有劳老人家了。
半个月来“行情”挺不错,原先小夫妻俩吃的是外卖或小吃什么,现在每天能吃到一顿正宗家常饭,口味营养俱全,绝对称得上是价廉物美。而对妈妈而言,至少一顿晚饭吃得像模像样了,而且老人生活充实了,上午她也会去菜场超市逛逛,为晚饭的三菜一汤锦上添花,下午会早早熬上锅浓汤,待儿子快来时则开火上灶。吃饭的半小时娘儿俩说说菜价行情,超市里的打折货还有马路见闻邻居琐事,每天能和儿子一起吃顿饭,做老人的心踏实了,她也知足了。这与儿子结婚前的氛围没有多大的区别。
“明天想吃什么?”儿子问妈,“随你们便吧。”做娘的回答千篇一律。人老了吃什么穿什么已没多少要求,所以她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丁强说:“那明天吃糖醋鲳鱼,你烧时多加点醋,素芬这几天想吃酸的。”做娘的一听眼睛顿时放光了,“有啦?”做儿子的笑笑:“妈,你别急,孙子孙女有你抱的,不过你得养好身子。”说着丁强拿起餐巾纸擦擦嘴。
儿子要赶到商店去,做妈的站在窗前目送儿子的助动车轰呜着向前开去。此刻,她的内心充满着期待,期待明晚再与儿子一起吃饭。不在乎吃什么,而在乎吃饭的过程;吃饭的辰光,可是她一天中的“节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