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上海的越剧
朱争平
  朱争平

  抒情动听、唯美典雅的越剧是上海艺苑的奇葩。追溯老上海越剧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创新越剧有着积极的意义。

  越剧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1852年,嵊州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所创的曲艺“落地唱书”为越剧的起源。这种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1917年,小歌班初进上海,两年后在上海立足。上世纪20年代初,越剧艺人吸收海派京剧和绍剧的表演程式,使越剧由简单小型的戏曲表演向古装大戏发展。当时小歌班编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孟丽君》等新剧目,适应了“五四运动”后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的思潮,受到观众欢迎。1923年,嵊州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第一个女班,翌年1月22位赛姓女生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开始了由男子越剧向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演进。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

  1928年起,女班蜂拥来沪。上海几乎荟萃了当时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女子越剧在上海立足后,为适应形势、环境和观众的需求,以姚水娟为代表的一批越剧人对越剧进行了改革,时称“改良文戏”。姚水娟、樊迪民等以古诗《木兰辞》为内容,参照梅兰芳的京剧《木兰从军》,改编演出了越剧《花木兰代父从军》。当时,抗日烽火正在中国大地燃烧,花木兰的形象正体现了人们的爱国情绪,演出激起强烈社会反响。姚水娟塑造的裙钗佩剑、挥戈歼敌的花木兰成为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她因此当选为“越剧皇后”。这次改良,使越剧从农村传统文化走向都市文化,越剧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42年,袁雪芬等有志之士开始了“新越剧”的探索和实践。改革主要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改革唱腔曲调,注重剧目的社会效应,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经过改革,涌现了一大批反对封建思想、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精神的剧目。1946年,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袁雪芬领衔主演。这引起了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对越剧的重视。钱英郁、刘厚生等中共党员被派往越剧界担任编导,使越剧跨入一个新的时期。《祥林嫂》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

  老上海越剧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优秀演员。最著名的是二三十年代的“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40年代的“越剧十姐妹”,即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越剧十姐妹”为反抗社会恶势力联合义演的《山河恋》声震沪上。

  老上海越剧在表演和唱腔上,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宗师流派。其中生角流派有:由尹桂芳创立的以聪颖不佻、潇洒不飘、深沉隽永、缠绵柔和为特色的“尹派”;由徐玉兰创立的以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热为特色的“徐派”;由范瑞娟创立的以朴素大方、咬字坚实、旋律多变、阳刚之美为特色的“范派”;由竺水招创立的以细腻妩媚、清新脱俗、甜润柔糯、扮相俊美为特色的“竺派”等。旦角流派有:由袁雪芬创立的以从容自如、婉转圆润、深沉含蓄、韵味醇厚为特色的“袁派”;由傅全香创立的以唱腔俏丽、跌宕婉转、表演充沛、细腻有神为特色的“傅派”;由王文娟创立的以自然流畅、情深意浓、婉转回荡、富于韵味为特色的“王派”;由吕瑞英创立的以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绚丽多彩、雍容花哨为特色的“吕派”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以“改戏改人改制”为内容的戏曲改革运动,越剧发生了时代性深刻变革。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应运而生,使越剧在国内外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期间越剧受到严重摧残,被迫停演。十年动乱结束后,越剧得以复兴。

  而今,越剧遇到了市场经济和现代传媒的挑战,重塑越剧的形象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发扬老上海越剧人贴近时代、勇于改革,携手团结、优势互补,注重社会效益、积极影响观众的传统,努力探索越剧的市场化路子,越剧一定会辉煌再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专题广告
   第A16版:拍卖指南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社会与法/大案追击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专题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老上海的越剧
笔画遒劲、机趣横生
想当然(两则)
俄公使率先换约
三以书房诗抄二首
“的姐”深夜斗歹徒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老上海的越剧 2012-09-01 2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