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烟囱里掉了下来
有四个人是好朋友,常在一起说笑。
有一次,甲出了个题目:“屋顶上有两个男人,一不小心都从烟囱里掉了下来。其中一人的脸被煤灰弄脏了,而另一个却一点都没有弄脏,仍然很干净。请问,他俩哪一个会急着去洗脸?”
乙抢着回答:“这不是很简单吗?当然是脸弄脏的那位要去洗脸!”
丙不同意:“你的判断不对。应该是脸没有弄脏的那位要去洗脸!”
乙不解:“为什么?”
丙得意地说:“没有弄脏的那位看到同伴弄脏了脸,想想自己同样是从烟囱里掉下来的,肯定也和他一样脏,所以就急着去洗脸了。”
听了丙的推论,乙不吭声了。
这时,丁站了出来,提出不同的看法:“应该是脸被弄脏的那位要急着去洗脸。因为墙上有一面镜子,他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被煤灰弄脏了,当然马上会去洗脸。”
甲听完他们的争论后说:“你们都做错了。两个男子都从烟囱里掉下来,一个人的脸被煤灰弄脏了,而另一个却一点都没有弄脏,实在不合逻辑——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判断一件事情,不能想当然。”
二、盲人摸象
有位智者请几个盲人用手抚摸一头大象,然后各自说出大象像什么。摸到象足的说“大象像漆桶”,摸到象尾的说“大象像扫帚”,摸到象腹的说“大象像面鼓”,摸到象背的说“大象像张床”,摸到象鼻的说“大象像根杵”,摸到象耳的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象头的说“大象像石头”,摸到象牙的说“大象像菜茯根”……智者听了盲人们的争论,不禁感慨地说:“你们双目失明,凭一点感触就以为看到了事物的真相、事物的全部,这是凭主观经验想当然啊。”
智者所言当然很有哲理,但话又得说回来:盲人摸象,了解的是局部,所以他们的比喻(象足像漆桶、象尾像扫帚、象腹像鼓、象背像床、象鼻像杵、象耳像簸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局部虽不包含全部,但却有全部的某些颗粒、某些分子、某些特征。确实,盲人摸象,所知极为有限,而明眼人则能轻而易举地看清象的全貌。然而,能看到全貌者,往往却忽视了对象的一些局部特点;能看清外貌者,未必能了解对象的本质。所以,我们不要嘲笑摸了象后敢于发表看法的盲人,要胸有全局,同时也要尊重局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