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实行干部退休制度以来,每年都有大批公职人员从岗位上退下来,其中不乏众多被称为“官员”的各级领导干部。这些官员退休之后去了哪?还干啥?这难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目前的状况看,基层单位的官员退休之后,大都与一般公职人员无异,成为普通退休族中的一员,赋闲在家安度晚年。而中高级官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往往就不同了。由于他们曾执掌权力,人脉广泛,于是成了“香饽饽”。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乃至一些国企私企的董事会,便会“求贤若渴”地主动找他们,聘请这些老领导兼任会长、名誉会长乃至企业的“独董”……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了。
日前媒体报道一件新鲜事: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位义务讲解员,身份却不一般,他是浙江省前省长、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吕祖善。吕祖善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退下来以后,还是回归老百姓的本分,做一些普普通通的事。老吕去年讲解16次,今年一二月已讲3次,他还自已编写了讲解稿。
在当前官员退休便兼任这个会长那个董事的热潮中,吕祖善却偏偏选择去当一名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这无疑是一道“另类”的风景!
一些官员口口声声说退休后“当会长”只是为了发挥“余热”,其实,人家看中的是你的“余权”、“余威”,而你恐怕看中的也只是丰厚“财路”罢了。对此,曾有全国政协委员一针见血道:某些应运而生的行业协会,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如此而已!
而这样发挥的“余热”,其结果往往是正能量不足,负能量有余。这样的事例很多呀。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体制尚不健全,正当的“游戏规则”之外还有所谓“潜规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健全体制自是迟缓不得,退休官员也当自爱,还是弃“长”归“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