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 “孵”在家中,读了一些老上海回忆老国货的文章,很感人,很温馨,也很感慨。
这些老上海都非常喜欢老国货,甚至有点迷恋。一位老上海于1961年,经公安局批准,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台“小飞乐”收音机,用到今天依然是“音质悦耳,清晰悦耳”。还有几位老上海家中的三五牌台钟,走了半个多世纪,至今还在准确报时。他们说,老国货质量好,舍不得扔。有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老上海,凭票买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后,丈夫上班,孩子念书,出门购物,走亲访友,真是方便极了。让同事邻居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当时的自行车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犹如美国家庭需要汽车一样,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交通工具。还有一位老上海说起大白兔奶糖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原来,在三年困难时期,他由于营养不良,一天突然昏倒。医生说,这个孩子只要喝些糖水就能醒过来。可是,当时家中没有糖。一位邻居爷叔听说后,立即从家里拿来一粒香港亲戚寄来的大白兔奶糖,塞进他嘴里。果然,他很快就醒过来了。从此,他就十分喜爱大白兔奶糖,因为大白兔奶糖救过他的命。
后来,商品丰富了,不少老国货却不见了。但老上海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老国货,因为老国货中有他们的故事,有他们的感情。他们给儿孙们办喜事,发喜糖时,少不了会买一些“大白兔”;孩子参加工作了,他们会买一辆“永久”或“凤凰”自行车,送给他们,希望从他们骑车的身影中,看到当年的自己……更多的人是将那些旧钟表、收音机,作为宝贝,收藏家中,传给儿孙。他们梦想着,有朝一日老国货会重展雄姿,走向世界。
中国从来就不缺追梦者。过去有,今天更多。他们将国货梦与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早已有一群追梦者,为老国货的振兴,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近年来,人们已经看到了“回力”球鞋专卖店出现在街头;看到了“双妹”化妆品经过重新定位而华丽转身;看到了永久牌自行车开辟了网购渠道;还看到了升级换代的红旗轿车,成为我国外长的公务用车;更加可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走进了欧美许多商场超市。对此,我们自豪,但也看到了不小的差距:我们有产品,但缺少自己的著名品牌;我们有“中国制造”,但还缺少“中国创造”。所以,我们实现振兴国货的道路还很长,追梦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