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周末,再来说“土坯房”,似乎已经不“新鲜”了,上周曾经沸沸扬扬的“土坯房”新闻,根据“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规律,恐怕也会迅速变为天上的白云,一飘就过去了——其实“土坯房”本来就不是“新闻”,河南省卢氏县委县政府在几近危房且无厕所的土坯房里办公,业已56年!为什么到了今天,“土坯房”突然成了“新闻”?为什么现在要来个万口相传?因为“官衙”问题,成了当下一个大问题。君不闻同样一个县“衙门”,建一群办公楼,占农田竟达186亩,内有豪华办公室千间之多,规模早已超过白宫;君不见一个45人的县级管委会,竟要享用20377平方米的豪楼?君不知一幢办公楼内除了办公室里套着卧室、摆着雕花大床之外,竟还有麻将室、按摩房等等?所以,56年的“土坯房”,拿到今天,竟然成了大新闻,那样具有当下针对性,那样具有现实批判力!
“土坯房”是个什么问题?舆论之间,赞其“艰苦朴素”,论其“克己后乐”,都对,都很有道理。但依我所见,“土坯房”倒真是一门“政治学”。卢氏县委书记说他坐在土坯房里办公,感到心里“很平衡”,这种“平衡感”,其实是一种执政伦理、政治道理、从政心理,这就是我们讲了千万遍的“公仆论”。政府是什么?是人民公仆,人民才是我们要供奉、要服务的主人。卢氏的“哲学”很简单,虽然新城区已经崛起,虽然三万农民已经进城住了楼房,“然而还有很多老百姓住在土坯房”,所以县委县政府不能“修衙”,还得呆在土坯房里,这样心里才“平衡”,才“舒服”。这种“平衡感”,就是认清了主仆关系,就是把自己“舒服”地放在了“公仆”应有的位置,一点也不错位,一点也不越位,所以他说我们住在土坯房里“既不高尚,也不窝囊”,不过是回到了人民公仆的本位,回到了共产党本应秉持的“政治学”而已——而这门“政治学”,正是我们很多名为“人民公仆”、实际上已经成了“社会主人”的“县长”们早已忘记了的。
“土坯房”作为一门“政治学”,我看它还颇有一点反封建的批判色彩。“官衙”为什么“富丽堂皇”,有人说为了享乐,有人说大手大脚,其实它追求的是一种“官府”的“气派”,一种“做官”的“感觉”,为了要一分“威严”,为了要产生“震慑力”,为了要让人们对权力“望而生畏”,实质是多少年来把自己当成驾驭小民的“父母官”的那样一种深意识。于是高墙深院,老百姓不能进门,于是门前那条大道,要么“行人不得停留”,要么“社会车辆不得通行”,旧时官府门前“肃静”、“回避”那两块牌子,只不过没有再挂出来罢了。你说“看着不舒服”,他坐在里头,心里那十分“舒服”、十分“平衡”,不但“王气浩荡”,而且“官威深重”,这种“感觉”,就不只是一点“享乐主义”的肤浅啦,那是一种千百年来的“残余”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卢氏县委县政府在土坯房里的那种“内心平衡”,真有了一点与“传统”、与“习惯势力”决裂的色彩。
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那便是卢氏“县衙”设在土坯房,有人担心影响招商引资,其实外商看了反而放心,说你知道轻重,所以我安心把钱投在卢氏。但卢氏县委也有一位负责干部说,县政府本来就是场边的裁判,不是场上的运动员,我们去招什么商引什么资呢?我看这句话,其实也颇有一点“现代政治学”的深义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