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贸试验区内创造条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9年7月,以货物贸易为起点,开展了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全部经常项下及跨境直接投资、对外项目贷款、证券市场投资等部分资本项下经济活动。根据总体方案,为服务自贸试验区实体经济,推动区内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将进一步简化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和手续。
● 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今年7月29日,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放开,目前人民银行仅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理。在自贸试验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符合现行利率管理政策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自贸试验区利率市场化将在宏观审慎金融管理框架内,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培育目标,以及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稳步推进。
● 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为配合自贸试验区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实体经济发展、投融资业务具体需求,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区内的先行先试,以进一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 多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积极进行了多项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就是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深化外债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国性资金管理中心。
张新强调,上述金融改革,都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予以推进。人民银行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角度,着眼细节,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对改革内容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同时,将会同上海市政府,制定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监测分析和评估,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防止热钱通过自贸试验区冲击国内实体经济,并督促区内企业和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义务。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