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建筑,尤其是一线城市中的建筑可谓眼花缭乱、千奇万状,像花儿、像蘑菇、像开瓶启子、像细腰;像流水祥云过,涟漪叠叠起;有的直接像酒瓶、元宝、合十之掌,孔方老兄,好看难看,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为何如此?我们就要懂得一点建筑设计思潮的来路了。
建筑先把人和动物分开,于是穴居、树居,到后来在地上挖个坑,上面支木架,或用石头垒砌成墙,遮风挡雨。渐渐地,宫殿屋宇就有了各种样式等级,就有了花儿朵儿样的形状;工业革命让建筑设计艺术插上了翅膀,粗野主义、典雅主义、新浪漫主义、国际式,等等,仅大类上就有重理派和偏情派。
做了些功课,走在异国的街头,迎面看见“未完工”的建筑,哦,那是印度昌迪加尔议会大厦,勒·柯布西埃运用格栅遮阳的经典杰作;加工厂一样的钢构建筑,那是史密森夫妇设计的亨斯特顿学校了;还有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灯芯绒式混凝土表面粗而不野;孟加拉国议会大厦,倾注了路易斯·康生命中最后12年的全部心血。大厦外观由大理石线条和混凝土构成,相邻的建筑是清水砖混结构,部分为红砖墙,墙体上开着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大孔洞,其形象厚实、粗粝,原始而神秘,符合孟加拉的人文地理特点:粗野而温暖!
我们的街头呢,也一样,建筑欣赏的门道也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