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冬夜悄然走过,黛色的晨光渐渐扩展开来。我们从清晨五点钟启程去鸟岛,经过石乃亥时,一道曙光正从朦胧中透出浅紫,透出玫色、深红,过了一会儿,金色的红晕终于染遍东方。那一刻,我才真切地看清楚,出现在天边的那一抹逐渐辉煌的红,是冬季的太阳即将冲出地平线的美妙时刻。
石乃亥是青海湖南岸,一个朴素的小镇。如果你有兴趣走出镇子,沿着青海湖的西南角再向上走十多里,你便会看见一座巍峨挺立的峡谷。峡谷深处,平坦的草原不见了踪影,高山深沟却层层相叠,尽在眼前,六七里路后,一座多层塔形的石山迎面而来,两排石崖在山前肃立,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又像是这座石山的守护神,而这里就是我久已向往的石头城。
石乃亥的石头城不像其他城堡那样建在山下,而是建在山上,流逝的岁月虽然使这座石头城濒于湮灭,但它当年的气势依然在目,城墙以刀切斧凿似的自然岩石为墙基,墙顶也以坚硬的岩石为材料,城廓之内,留下的一段段残存的建筑已无法辨认,但是,城头的四角可以清楚地看见,往昔风光无限的瞭望台和碉楼的模样。看得出这座城的城门设在险要之处,大有“一夫把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座拔地而起的城堡之上还有一口石井,积水清澈见底,但是,却无法在城堡下海拔低于石山1000多米的草滩上找到水源。这座石头城究竟建于何年,至今未有人考察。传说中,建于格萨尔时代,称为辛巴城的说法,也只是草原人的一种猜测。辛巴城是吐谷浑城的意思,那么,这座石头城与1962年于石乃亥发现的铁卜加城,即被史学家已经定性的吐谷浑城首府伏俟城有没有关系呢?唐人李延寿在《北史》中记载,“夸吕立,始自号为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五十里,虽有城廓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夸吕立是吐谷浑全盛时期的国王,当时处于战争频繁的年代,假如确定他在离青海湖15里的地方建的这座伏俟城,就是比铁卜加城的规模还要大得多的石头城,是不是应该引起史学家的注意呢。
建筑的遗迹有可能被风雪淹没,但是历史的感喟与风云变幻却给人留下了深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