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攒够了生活的钱,假如获得了生活的闲,我很想开一个书店。
不是那种百科式的“书籍超市”,不是连书都摸不到的“网上书店”。我设想中的书店,应该开在一个僻静的街道,租金不高,客人也不必很多。
室雅何须大?书店能放上四五个书架,摆出几百本书,就行。书店的一角,一定要留出一个空间,摆一张茶几,放一张椅子。书店开门,我就坐在这个角落看书,喝茶。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高境界。
卖什么书,也不卖教辅书!我一直觉得,如今一些教辅书,“火气”太大,比金庸、古龙的武侠都激烈。书店里,可以卖一点散文集,卖一点今人的诗集。书店是让人感受文字之美的。我很讨厌啃大部头的艰涩之作,书店里最“难读”的书,最好不要超过一些民国文人写的杂文。我也很讨厌名人把过去说得很艰难,很少有名人能在自传中保持客观。所以,在这个书店里,名人传记是不卖的。
此外,养生类、投资类、营销类的书籍,我也不想卖。书店不要弄得太复杂,从书中得到宁静,才是最大的享受。出于偏好,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可以卖一点。读历史书读累了,可以读一点其他书,换换脑子。
在书店的地上,要建一排木头的架子。这样,客人就能坐在架子上看书了。在书店里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关系不大。你买,或者不买,书总在手里,不增不减。再者,书店里放的书,都是我喜欢的。有同好者分享,不亦快哉?
我原本以为,这样理想化的书店,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的。或许,它只能永久留存于心中。将来我有钱、有闲的时候,大概也只是搓搓麻将、炒炒股票吧。但上周五,看了一档节目,一名书店老板居然可以把成千上万本书的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和定价记得一清二楚。而他挑战脑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生存,也为了把更多的书,带给山区的孩子。
我觉得,这个老板是个有勇气的人。我还觉得,从现在开始,我可以积攒勇气了。